2月13日,《哪吒2: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收入突破100亿元,跻身全球电影票房收入百亿俱乐部,这部电影获得了大众的喜爱,很多观众进入影院2刷,大气磅礴的背景制作,流畅的叙事情节,将“剔骨还父”的“孝义”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人主义”相结合,打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东方美学,从《哪吒1》到《哪吒2》,在人物塑造上是极为成功的。其中,太乙真人作为哪吒的师父,其疏懒热情、正直圆滑的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哪吒的老师,太乙真人脱掉了我们记忆中的教师呆板印象,他疏懒好酒,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同时他又急公好义,积极承担了哪吒的教育引导之责,对哪吒因材施教,哪吒最后脱魔向仙,太乙真人的教导居功至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老师的模样,那么,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太乙真人哪些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呢?
首先,太乙真人对哪吒因材施教,灵活教学。太乙真人深谙哪吒的天赋与性格。在电影剧情中,哪吒是魔丸转世,他生性顽皮却天赋异禀,太乙真人并没有采用传统严苛的方式压制,而是根据其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面对哪吒顽劣的生性,在哪吒感受了几年陈塘关人对他的敌意后,太乙真人将他带入山河社稷图,让他在幻境中直面自己的心魔。让哪吒逐渐学会掌控自己的力量,而非被力量所控制。让哪吒认知到不论是灵珠还是魔丸,日后如何发展,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仅是对命运的抗争,更是太乙真人引导的结果,也是哪吒自我成长的造化。
其次,在教育中,太乙真人将“德”置于“术”上,引导哪吒向善向公。哪吒逐渐意识到陈塘关人之前厌恶他,是因为他捣乱、作恶,干扰了陈塘关的正常生活。太乙真人始终将“修心”置于“修术”之上:教导哪吒“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让他慢慢认识到恃强凌弱不算什么本事,能像他爹娘一样除暴安良才是好样的。
再次,太乙真人对哪吒始终抱有宽容与耐心的教育态度,面对哪吒的屡次闯祸,太乙真人从未放弃,而是给予他改过的机会,以莲花化身重启其人生,传递“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价值观,并且在哪吒成长的关键节点(如闹海、剔骨还父等),始终作为其后盾提供支持。
最后,太乙真人一直着力于培养哪吒的独立性与抗压能力。太乙真人虽然法力强大,他也有能力庇护哪吒,但是他却没有用自己的法力为哪吒铺就成长的坦途,而是让哪吒自己去经历,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超越自己。面对天庭责罚时,让哪吒自行承担后果,培养责任感。
太乙真人对哪吒的培养,融合了因材施教、德行优先、授之以渔等教育理念,既提供了安全感,又激发了学生潜能。他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严师”,但他是懂得包容与引导的“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