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远(1902—1965),浙江省萧山县人,享年63岁。
早年先后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任政协上海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5)。
何香凝(1878—1972),女,广东省南海县人,享年94岁。
1905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1949年至1966年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第二、三(补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1960—1972)。
何燮侯(1878—1961),浙江省诸暨市人,享年83岁。
1898年被清政府选送到日本留学,1907年获硕士学位(是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1912年至1913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5年任浙东敌后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参议长谭启龙)。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浙江省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政协浙江省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民革浙江省委主委(1954)。
陈荫南(1890—1963),江苏省泗洪县人,享年73岁。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39年参加新四军工作,1941年任淮北苏皖边区行署副主任,1956年任安徽省副省长;是政协安徽省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委主委。
陈望道(1891.1.18—1977),浙江省义乌市人,享年86岁。
1915年于金华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19年回国,1920年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32年任中国著作家抗日会秘书长,1952年至1977年任复旦大学校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5),民盟第三届中央副主席兼上海市委主委,政协上海市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张伯秋(1890—1964),山东省沂水县人,享年74岁。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政治系,后任山东省第一女子师范和省立第一中学教员。
1945年任山东省民主政府委员、司法厅厅长(省主席黎玉),1950年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是政协山东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周培源(1902—1993),江苏省宜兴县人,享年91岁。
1924年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后到美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任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当选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至1981年任中科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是九三学社中央主席(1988—1992),第五(增选)、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省绍兴市人,享年84岁。
1910年考取公费留学,先后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和哈佛大学地学系。
1918年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28年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至1949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至1974年任中科院副院长,1955年当选中科院地学部委员兼生物学部和地学部主任,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侯德榜(1890—1974),福建省闽侯县人,享年84岁。
1913年被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21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55年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至1966年任国家化学工业部副部长。
黄炎培(1878—1965),上海市浦东区人,享年87岁。
1899年考取清末秀才,1903年在家乡兴办新式小学堂,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41年发起组织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9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首任部长;是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1952—1965)。
刘儒林(1902—1980),山东省成武县人,享年78岁。
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后任国民革命军第92军142师少将师长(军长侯镜如)、第92军副军长(军长黄翔)。
1949年1月在北平随部起义,历任解放军(志愿军)第67军副军长,河北省兵役局局长(1954),政协安徽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第五届人大副主任。
李兴中(1890—1962),天津市宁河区人,享年72岁。
1914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1期炮兵科,相继任国民联军司令部参谋处长(参谋长鹿钟麟)、驻陕司令部参谋长(司令于右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兼西安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总指挥兼主任杨虎城),“国军”第96军军长(1938)、第4集团军总司令(1945)。
1947年起在上海家中赋闲,后任河北省交通厅厅长,政协河北省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河北省委主委。
张治中(1890—1969),安徽省巢县人,享年79岁。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任黄埔军校第3期入伍生队总队长、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国军”第5军军长(淞沪抗战),“重庆谈判”国民党方面首席代表,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联合政府主席(1946)、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二级上将),军调处国民党方面代表(美国代表马歇尔,中共代表周恩来),南京李宗仁政府“北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49—1954),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
张镜白(1902—1972),陕西省富平县人,享年70岁。
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后任国民革命军第71军232师副师长。
1949年8月在长沙随陈明仁起义,后任解放军第52军215师首任师长。
侯镜如(1902—1994),河南省永城县人,享年92岁。
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失去组织联系)。相继任黄埔军校教导第1团第2营7连3排排长,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动指挥部成员之一(总指挥周恩来),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团长(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军委(上海)联络员,中国工农红军第20军(冀南)参谋长(军长张兆丰,政委缺编),“国军”第92军军长兼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1945),“国军”第17兵团中将司令官(1948)兼塘沽保安司令。
1952年由香港回归大陆,历任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八届人大副主任,第七(增选)、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1981—1992)。
唐生智(1890—1970),湖南省东安县人,享年80岁。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入保定军校第1期步兵科学习。后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军事参议院院长、军委会第1厅主任兼训练总监部总监(1934)、军委会执行部主任(陆军一级上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南京保卫战),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1949)。
1949年坚定支持程潜、陈明仁举行湖南和平起义。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1950—1967),政协湖南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葛晏春(1902—1956),辽宁省辽阳市人,终年54岁。
早年先后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日本陆军学校,后任东北军张学良的卫队团长(西安事变),国民革命军第9兵团参谋长、副司令官、代司令官。
1949年1月随傅作义部在北平起义。历任解放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19兵团留守处主任(1951),解放军第1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
曾泽生(1902—1973),云南省永善县人,开国中将,享年71岁。
早年先后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和黄埔军校第3期,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4师543旅1085团团长(台儿庄战役),“国军”第60军军长(在越南接受日本投降),国民政府军委会东北“剿总”第1兵团副司令官兼第60军中将军长。
1948年10月率第60军在长春起义,历任解放军第50军首任军长(1949—1968),志愿军第50军军长(1950—1955),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