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十二生肖,除了可以通过问“你属什么”来判断对方的年龄之外,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十二生肖的排位了。
为什么老鼠排第一?
为什么龙在蛇后面?
为什么没有猫?
为什么会有龙?
......
诸如此类的讨论推测层出不穷,也总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今天,我们会有一个有趣且相对合理的推论~
起源任何文化现象或者成果,还原到它的产生年代,在当时就是一种“解决方案”,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才出现的。然后又随着时间的演化,逐渐成熟成型,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简单来说,十二生肖产生的年代,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农业“,二是”守护神”。
没错,十二生肖就是农业时代的守护神。
古人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总结出“12”这样的一个常数,四季轮回为一年,一年分12个月,一月 12天,一天12时辰。基本是准确的,和现代更精密的推算有差距,在古代也意识到了,所以有闰月来平衡,我们暂且不展开。
回到12。
农业时代,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时代,农业最关注的就是自然气候变化,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收获,都得看着自然气候现象行事。
人们把自己不能解释、不能控制的自然现象,都看作背后是有“神”在操纵指挥,所以很多文明的早期的宗教信仰都是“自然神祇”,风神雨神雷神,山神河神花神,牛神蛙神鱼神等等。总之就是,有求什么,想得什么,就信仰什么。
从这个逻辑出发,十二生肖的产生就很好理解了——
十二生肖,关键不在于从1到12的前后排序,而在于从一月到十二月每个月所对应的农业物候气象,而每一种动物,都是对应月份的守护神。
我们来逐一分析。
一月/鼠(时节:立春/谷雨)
农历的一月,也就是正月,是传统农业计时里的新春伊始,也是年尾年头相交,辞旧迎新的时刻。这个时刻,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借用一句《双城记》的名言来说,“这是最好的时刻,也是最坏的时刻”。
为什么,因为这种年尾年初相交的时刻,对于生产力不怎么发达的古农业社会而言,年景好的时候,是猫冬享受丰收果实的时候;可要是年景不好的时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家里余粮不多,外面依然天寒地冻,毫无办法。
而春节的设定,在年景好的时候,是给大家的精神犒劳;年景不好的时候,是给大家的精神希望——春节都来了,春天不远了,坚持坚持,一定能熬过去!
这个时候,最希望的是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大获丰收;
而最怕的,就是余粮不多,还被老鼠偷!
老鼠是一个很神奇的动物设定,这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种能直接窃取人类劳动果实的动物。能遁地,跑得快,关键还贼能生!人们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被他们偷走,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拿他们没办法。
他们的偷力有多大,这么说,建国初期饥荒时代,有的人就是靠挖老鼠洞找粮食,来度过荒年救饿救命的。
所以人们把老鼠选作一月的守护神,《诗经》里也有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多么朴实、有力的祝祷。一方面,人们希望自己的粮食不要被老鼠偷走;一方面,人们也怕到了下一个年关,自己家里连老鼠都不来光顾——那可不就是颗粒无存的顶级悲惨状况了。
所以人们把老鼠作为一月的守护神,就是既希望老鼠神来光顾——至少先保佑我能有收获;但是也不希望老鼠神光顾太多——偷也尽量少偷点。同时也算是借借老鼠的福气,希望家里子息兴旺。
二月/牛(时节:惊蛰/春分)
基于前面的逻辑,二月生肖是牛这个就很好理解了。
农业时代,人们最得力的助手就是牛了。尤其是开春了,要翻地、播种,都得靠牛来搭一把手,替人类除了老多力了。能干,忠厚老实肯听话,要能力有能力,要态度有态度,关键要的待遇还不高,吃草就行。还有比这更好的劳力吗?
所以人们把牛放在二月,一是感恩,再则也是希望牛神继续保佑,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同心同力,有一个好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鼠是第一个,牛是第二个,除了时节关卡对应之外,还有一个心理上的因素——两个东西,一个是你害怕的/讨厌的能让你有损失的,一个是你感恩的/喜欢的能让你有收获的,如果从“讨好”的心理角度看,你把哪个放前面?
大部分人会选择把那个“坏的”排前面,以求它别给自己添乱。要不怎么说,宁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呢。
这就是人性。
人呐,从一开始就有很多小心机,结果好的坏的算是咎由自取,却也无可奈何。
三月/虎(时节:清明/谷雨)
虎是代表了人们惧怕的一系列的猛兽形象,而老虎作为山中之王,理直气壮地被选了这么一个代言人。
为什么是三月?这个时候,农事正忙,也就清闲的文人天天YY烟花三月下扬州——然鹅老虎也是这么想的。
老虎不下扬州,老虎下山。为什么,烟花三月,虽然不比冬天下雪的时候食物难寻,但是也会有一些猛兽在这个时候去到人类的聚集地去搞破坏。
冷兵器的农业社会,成年人遇到老虎、狼之类的猛兽,都难逃虎口,毕竟武松也不是谁家都有的,如果是小孩子遇到老虎,那就更......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里,祥林嫂家的阿毛不就是春天的时候被狼叼走了么,可怜死了——“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唉。
农忙时节,大人都在地里干活,家里孩子放养没人看,一旦碰上下山的猛兽,就是一出人间惨剧。所以人们把老虎作为三月的守护神,既希望有老虎的力量,可以干翻整个春天的KPI,也希望获得老虎的保佑,不要叼走我们家的孩子。
四月/兔(时节:立夏/小满)
农业时代,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对于春天农耕生产的所有祝福,都隐藏在鼠/牛/虎这三种动物的寓意里了——期待过程有收获少损失/期待中间有帮手/期待自己有力量;
而除了农耕种粮食,人们也会饲养一些鸡鸭猪样之类的的动物来获取肉食营养。人们对于养殖动物的最大期盼当然是能多生多长了,所以这个时候,以“好生养”出名的兔子同志,就被抬到桌面了。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是青蛙?远古时代,青蛙不是典型的生殖崇拜的象征吗?我也不知道,盲猜一下,可能那个时候大家还么有点亮吃青蛙的技能树吧。动物守护神在选择的时候,除了功能对位,有的选的时候,就该考虑一下好看好吃的附加属性了。
五月/龙(芒种/夏至)
问题一:为什么十二生肖里会有龙这么一个虚构的动物形象?
问题二:龙的形象是怎么来的?
农业时代,靠天吃饭,天气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雨水。
夏天多雷雨天气,比风霜雨雪更让人惊悚且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非雷电莫属了。尤其是大风大雨的夜晚,天空中电闪雷鸣。人们望天发抖,自然容易将那狰狞的雷电,想象成一种巨大的兽在那里施展自己的无边发力。
雷电曲折的样子,也就渐渐被幻化作龙的形态。
龙神的法力是什么?行云布雨呀。
春雨贵如油,一场及时春雨能让农业生产有一个好的开始,而夏天的雨,多了少了,都能让你一个春天的劳作白费。
所以,十二个月的守护神里,才有了龙这么一个虚构的动物,看似最厉害的动物,却又排名第五,其实就是为了应对五月里常见的雷雨天气。
以龙为神,祈祷风调雨顺。
龙王、端午节龙舟,也都是这么渐渐演变的。
六月/蛇(小暑/大暑)
转眼到了农历六月,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这个时候,人们下地干活,为了凉快方便,也为了省鞋子,大多光腿光脚,最怕的是什么?就是草丛里碰到蛇。
即便现在,我们夏天出去玩,野外的草丛里,蛇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
可想而知,在交通、医疗都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一旦被蛇咬,尤其是被毒蛇咬,那基本就等于迈进鬼门关了。
所以说,夏天的季节里,蛇是对农人最大的威胁了。因此,人们把蛇作为六月的守护神,期待蛇神保佑,不要伤害自己,祈祷夏天的农忙平安顺利。
七月/马(立秋/处秋)
八月/羊(白露/秋分)
七月八月可以一起说,农业时代,从事畜牧生产的地区,正是马壮羊肥的时刻,有一个说法叫“贴秋膘”,主要说的就是马、羊类的动物。
这个时节,马啊羊啊,都吃了一个夏天的新鲜牧草,正是长肉的好时候;春天生的小马驹、小羊羔,也渐渐长大,也都到了长大长胖的时候。
这个时候草也黄了,也该打秋草、储备冬季的干草的时候了。
人们自然祈祷七月马壮,八月羊肥,把马和羊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蓄养动物,作为这两个月份的守护神。
祈祷秋日里一切收获的顺利。
打下的粮食,还靠马拉车,给运回家里去呢。
九月/猴(寒露/霜降)
很多果木类的作物,比如北方的石榴、柿子等,都是在这个月份成熟、收获的。这个时候,最大的威胁,就是会攀爬的猴子类和会飞的鸟类这种动物了。
尤其猴子,人们也是既追不上,也够不着。
于是也就把猴子作为这个月份守护神,祈祷秋天的果木收获顺利。
十月/鸡(立冬/小雪)十一月/狗(大雪/冬至)十二月/猪(小寒/大寒)最后这三个月也可以一起说。
一年的春种夏耘秋收结束了,终于冬天来了,开始冬藏了。
也是到了可以享受劳动果实的时候了。
一年的收获储存到了家里,春天养的鸡鸭鹅,猪牛羊什么的,也都膘肥体壮长成了。
鸡和猪就成了家禽和家畜里各自的典型代表。
而狗在中间,上下衔接,看门护院,替人们收获这一年的收获。
到了年底,人们杀鸡宰猪,好好犒赏一下自己这一年的辛劳。
马上就是过年,又到了迎接新春的时候,又是一年的轮回。
所以,十二生肖,首先对应的是月份,然后才在天干地支的大轮回里,对应了年份。
十二个月一个小轮回,十二年一个中轮回,六十年一个大轮回。
我们每个人,除了出生那年对应的生肖年份,其实也可以再根据自己的农历生日对应一轮出生那月的生肖月份。
比如星座文化里,所谓的月亮星座,就是星座文化在国内流行开之后,根据中国的农历特色再创作的。
我们根据我们中国传统的生肖纪年和纪月的方法,分别对应自己的年历生肖和月历生肖,也会很有意思。
任何文化,可持续的生命力都源于其在时代发展中因地制宜的再创作,衷心祝愿中国文化复兴,再创盛世辉煌。
十二生肖是农业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所以才形成这么一个极其现实主义,又极具浪漫色彩的文化概念。
像极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底色——
这种含蓄的、温柔而坚定的仪式感:在平凡的岁月里,把日子过出花来。
我是三维设计师
关注我,一起品读文化中国,一起品味平凡生活
ps: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