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命理常识 » 紫微斗数 » 正文

中国预测大师排名(预测可信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16  来源:誓言真扯淡  作者:誓言真扯淡  浏览次数:2
核心提示:一、 玄学与科学的区别“玄学“一词起源于魏晋时期,是在那个朝局动荡,门第森严的时代中产生的一种哲学。魏晋玄学的代表是清谈

一、 玄学与科学的区别

“玄学“一词起源于魏晋时期,是在那个朝局动荡,门第森严的时代中产生的一种哲学。魏晋玄学的代表是清谈,其讨论的问题所凭借的思想来自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目的在于探索人生各种各样事物存在的哲理。到今天,所谓“玄学“已经不再单纯是当初的那个意思了。现在的“玄学“大多要和”封建迷信“画上等号。本文所讨论的“玄学“特指中国古代预测术中的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四柱(八字)、紫微斗数、孙膑神课(六壬金口诀)、以及六爻。

现今研究玄学的人,有很多人在解释占卜术可信度的时候很喜欢把玄学与科学(尤其是物理)混在一起来说。我本身是物理专业毕业的,之前为了娱乐也曾发表过把六爻和物理混合起来的说法,但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中,我发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比如说,很多人喜欢把人与人之间神奇的联系描述为电磁场。这种说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因为并没有任何一项实验数据表明过二者之间的联系。也许这种神奇的关联的确是一种人类尚未发现的物质,但是在没有证据的时候把两者联系起来,并且借用物理学概念说明玄学的合理性是非常荒谬的。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玄学和科学的相似性——都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来支撑实验之前的猜想(每一个卦例都要看是否应验)。但是也可以显著的发现二者的不同——科学的实验数据是量化的,很细致很严谨,而算卦对应的实验数据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生活是没有办法量化的,其中建立起来的联系不是“1=1“,而是天干、地支、神煞、神将等类象与生活事物的对应。前者是完全理性的计算,而后者是理性加感性的推断。并且科学的理论依据是各种定理与基本假设;而玄学的理论依据是星辰历法与哲学思想。也就是说玄学与科学对事物的研究方式,理论依据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同的两者自然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所以,我建议广大玄学爱好者不要再试图用科学解释玄学,也呼吁广大科学工作者不要盲目地否定玄学的应用价值。一方面,科学不能说玄学不科学、不正确,因为玄学本身就不是科学,也就不能用科学的研究方式证伪;另一方面玄学也不能说自己很科学,因为玄学与科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问。如果说有相似性,那就是两者都是为了解释世界运行规律,从而指导人类生活而存在。

二、 占卜的历史与价值

中国预测术历史悠久,从目前的中国文明史料以及文物挖掘中,我们了解到,占卜最早出现在商部落国家联盟,商人利用加热龟甲占卜[1],到了西周,加热龟甲的方法得到了传承,但是也慢慢出现了新的占卜术——策占[1]。策占就是用蓍草占卜。《周礼·春官·筮人》里提到:“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礼记·曲礼上》中提到:“龟为卜,策为筮”。然而,《四库提要》中说:“夫《周礼》作于周初,而周事之可考者不过春秋以后“,表明《周礼》、《礼记》都是汉代儒家作品。周礼固然是存在的,但是甲骨的考古证据告诉我们,两周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周的占卜方式依然是龟卜。在民间兴起蓍草占卜之后,贵族才两种方法并用。

这里有两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无所争议:即最早把数字引入预测学的是周(半独立国家联盟),第二个问题却争论不休:《周易》的成书年代是什么时候?《易经》和《周易》是不同的。《易经》包括《经》和《传》,其中《经》指《周易》,《传》指《易传》。《周礼》中提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经过学术界研究,商已经存在重卦,到周已经是三易并用了[2]。也就是说,西周的占卜方式可以参考《周易》的卜辞。但是,此时并没有出现其他占卜方式。据考证,商周的占卜方式一直延用到春秋战国。虽然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有了更多的哲学思想,但是贵族使用的占卜方式依然是龟卜和策占[3],理论依据仍然是《周易》。

也许这会引起你的疑问,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不是比《周易》还早吗?也许你听说过“大六壬起源非常之早,大六壬是上古体系中的创作,要比《周易》更早“。也许你听说过“奇门遁甲起源于上古时期蚩尤作乱,黄帝频战不克,九天玄女授奇门遁甲术于轩辕黄帝,助黄帝以灭蚩尤”。也许你听说过“太乙神数产生于五千年前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但是,通过我国出土文物的记载,所谓”三式“(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出现时间不会早于战国。甚至于,”三式“的出现不会比秦汉更早,理由如下。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尚未出现五行应用于占卜的例子[4],《左传》的很多记载带有传说色彩,但即便是带有这样的性质,也尚未出现五行应用于占卜的例子,说明春秋占卜不重五行。战国时期若是参考楚国占卜的史料,也没有三式出现的证据,占卜方式依然是龟卜和策占[3]。唯独的证据只有《吴越春秋》[5],在《吴越春秋》中记载了贵族使用大六壬占卜的例子。但是注意《吴越春秋》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其中只有对六壬模棱两可的记载,可信度很低。大六壬的预测方式是基于历法以及神煞的,然而秦帝国的占卜也只是出现了五行的应用,并没有出现历算[6],直到西汉初年人们才把历法与玄学结合起来[7],并且衍生出了许多占卜的方法。西汉初,京房所著《京房易》为周易注入了新的哲学思想由此逐步衍生出六爻占卜,此后经过漫长的发展,六爻占卜在唐末宋初《火珠林》问世之后正式确立[8]。六爻的占卜方式基于《周易》以及历法、神煞,并且创造性的提出“以钱代蓍”的起卦方式,大大简化了策占,并且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参与。另外,江苏仪征刘集联营西汉墓出土占卜漆盘[9]表示奇门遁甲在汉朝已经出现。奇门遁甲的排盘也是基于历法以及神煞的。

西汉墓出土占卜漆盘(图片来源于[9])

至于大六壬[10],太乙神数[11],据考证,有史料记载的时候是隋唐,无法考证起源。但是可以理解为,这两种预测方式在西汉到隋唐之间出现与发展。至于四柱,也即八字,则成名于唐代李虚中。六壬金口诀最早典籍出现在宋代[10],并没有更早的史料说明六壬金口诀的创作者是孙膑,而且通过之前的史料分析,可以明确的是,六壬金口诀的形成不会早于西汉,所以六壬金口诀是孙膑所创的传说,也许并不是真实的。紫微斗数之名则首见于明神宗万历35年(1607年)由第五十代正一道天师张国祥辑成的《续道藏》[12]。其中,大六壬、太乙神数、四柱、紫微斗数的排盘都是基于历法与神煞的,而金口诀则在历法与神煞的基础上,加上了“地分”这一由人主动选择的因素。

每一种预测术都经过了从起源到形成的漫长发展阶段,通过历史考证可以得知,西汉是玄学发展的关键时代,在这一时期,历法加入到了占卜之中,与六十四卦并驾齐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预测术。我习惯于把文中提到的预测术分为两类,一类为间接天人感应(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四柱(八字)、紫微斗数),另一类为直接天人感应(六壬金口诀、六爻)。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什么是天人感应。

在我看来,天人感应的实质就是“天“与人的变化规律是有关联性的。我们可以把天理解为任何一种物质,任何一种存在,大到天体宇宙,小到花鸟鱼虫。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与世界的其他部分遵循着相同的变化规律,这就是所谓” 天人感应“。在间接天人感应的预测方式中人们通过时间,来对天干、地支、神煞、神将等进行特殊的安排,从而得出人的命盘。而在直接天人感应的预测方式中,人们不仅要以时间作为变量,还要通过人的主观参与因素(六爻的摇卦、金口诀地分的选取)来描述人的命盘。前者天人感应是被动接受的,而后者是主动选择的。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预测术最基本的逻辑是——世间万物都遵循着相同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天人感应对于占卜的意义,让占卜可以达到预测的目的,而不是虚妄。至于为什么占卜的哲学思想可以对世界的变化规律加以描述,我想说,首先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几千年来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 占卜方式的选择

所谓“占卜方式“,即自己占卜(六爻的摇卦、金口诀地分的选取)还是网络、软件代占。这一章节是针对直接天人感应的预测方式而言的。占卜方式改变的是人主观参与的程度大小。我个人认为,自己占卜(六爻的摇卦、金口诀地分的选取)的准确率远大于网络、软件代占。因为人是很复杂的生物,人的变化是不可完全预知的,而机器的变化却是可以完全预知的。自然界的变化同样是不可完全预知的,从天人感应的角度来说,人与自然是同步的,而机器做不到这一点。

这就提到了另一个问题,未来是不是可预知的?如果不是,预测术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知道,预测学的哲学思想是数千年的思想积淀所形成的,但是也只能无限地靠近“自然规律“,却不能代表“自然规律“,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但是同时,预测术是有价值的,因为很大的程度上,预测术可以为我们勾勒出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趋势做出相应的改变,让自己的生活向较好的方向发展。

四、 敬畏与逍遥

很多人说“心诚则灵“,我是赞成这句话的。事实上,很多时候,”心不诚也灵“,但是此时应验的多半是坏事。究其缘由,当我们诚心做人做事的时候,在内心中,更多的是一颗对身边事物的敬畏之心,也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我们尊重规律,所以我们可以变得”阴阳平衡“,以至于成为规律本身;可是如果我们不诚心,说明我们心存侥幸,对身边的事物少了一些尊重,同时由于失去了一份敬畏反而多了一份悔恨,这份悔恨的程度越高,会让我们本身心态的变化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从而从另一个角度达到了对悔恨的专心与诚心,所以应验的就会是不好的东西。

心怀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占卜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态,这种平常像孔子所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也像庄子说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的境界,就是自然本身。

五、 参考文献

[1]

温广义.西周初期的龟卜与《周易》的成书[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1):39-42+52.

[2]

曹雨田. 考古发现与《易经》成书年代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DOI:10.27280/d.cnki.gsdsu.2021.000499.

[3]

于成龙.战国楚占卜制度与商占卜制度之比较[J].殷都学刊,2010,31(04):9-20.DOI:10.16140/j.cnki.ydxk.2010.04.019.

[4]

张玲. 《左传》卜筮研究[D].南昌大学,2020.DOI:10.27232/d.cnki.gnchu.2020.001388.

[3]

于成龙.战国楚占卜制度与商占卜制度之比较[J].殷都学刊,2010,31(04):9-20.DOI:10.16140/j.cnki.ydxk.2010.04.019.

[5]

刘晓臻.《吴越春秋》中的占卜方式及特点[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01):48-53.

[6]

戴念祖.秦简《律书》的乐律与占卜[J].文物,2002(01):79-83+1.

[7]

石硕,刘欢.从文成公主形象看中原风水、占卜知识在西藏的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05):18-22.

[8]

赵坤. 纳甲筮法源流考—兼论黑水城易占文献的学术价值[D].宁夏大学,2016.

[9]

刘勤,郭菲,夏晶,马照武,陈辉,曹峻.江苏仪征刘集联营西汉墓出土占卜漆盘[J].东南文化,2007(06):19-22+97.

[10]

王巍.黑水城六壬式法文书与“六壬式口诀”系统源流考[J].宁夏社会科学,2020(02):182-186.

[11]

程少轩.太乙式神名“太炅”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01):153-155.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21.01.017.

[12]

知乎用户:紫微斗数飞星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牡丹江漆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黑ICP备15007495号
 
网站首页 | 牡丹江漆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黑ICP备150074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