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易数》版本拾源(二)
梅花易数的五卷本,名字叫《新刻先天后天梅花观梅拆字数全集》。这本书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晚期,现在能够找到的有文字记录的是崇祯二年的版本。这个版本比我们要讲的大明景泰五年的版本,要晚了很长时间。由此可见,前面的《邵康节先生心易卦数》这本书是后期五卷本的底本,而且符合《文渊阁书目》的卷目次序,时代离得也不远。
所以我们把《家传邵康节先生心易卦数》这个版本作为一个最早的原始的底本,来给大家讲解梅花易数。通过这本书与后期五卷本以及其他版本之间内容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珍贵的内容,就是数术在图书出版中的演变。大家在看书的过程中不要认为时代靠前出版的书跟时代靠后出版的书是一样的,实际上它里面有很大的改变,这是符合数术图书出版和编辑规律的。
公元1498年的弘治十一年,《梅花易数》被记载进了明代太昌元年官修的礼部制稿中,从这个记载中看,在这个时间里,《梅花易数》就开始与拆字测字等数术有了关联,弘治11年与1454年的景泰五年间隔了44年。在当时有一个钦天监的掌事名叫吴昊,在他的奏稿中曾说:“天文、歴数、阴阳之术乃推歩、观候及占卜吉凶,祸福所系,茍术业不精,则推步有差,占候无验,欲行天下访取精通天文、厯数、阴阳、地理者,起送备用,至五星、子平、六壬、遁甲、占课、灼龟、相面、演禽、观梅、拆字及范圗、大定等数,学有明验者,亦以礼起送礼部”。吴昊是当时的钦天监掌监事、太常寺少卿,相当于现在国家天文馆的馆长,他上了一个奏折,说:“现在像推步、观候、占卜这些事关国家吉凶祸福的技术,如果我们钦天监技术不精深,这就容易造成误差,所以我们需要上民间去寻访会这些技术的高人”。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我在之前给大家讲“中国数术衰落史”的时候曾经说过,钦天监在数术的延续上是出了问题的。明朝钦天监的制度是父死子继。作为钦天监技术人员的父亲去世之后,在儿子之中要选一个去接任钦天监相应的职务。这里面的问题就是即使父亲精通数术,儿子也未必对数术有所精研,但因为有这么一个类似铁饭碗的规定,子女中没有天赋的人肯定要顶这个缺,同时他自身又缺乏特别大的学习动力,这就造成钦天监数术之学的逐步衰落,由此可见,数术学习还真是需要天赋的。
吴昊所上的奏折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奏折上说钦天监的人员不足,水平不够,所以需要上民间去征调高手。他写的奏折中就把观梅和拆字放在了一起,甚至后面还有范圗数、大定数,这些都和邵康节有关,所以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观梅占和拆字术之间相结合的一点线索。
在这个时期是不是已经发生了梅花易数由一卷本向五卷本的转化?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所以现在不好下定论。但是从这里面大致上也可以推导出一些脉络,下面所附的表,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所有关于梅花易数图书版本的早期记录。这些早期记录里面,成书最早的是正统六年,文渊阁书目记载的《康节心易》一部一册,《先天观梅数》一部一册,《观梅数》一部一册,还有《三要灵篇》一部一册。这都是文渊阁书目中记载的,还都是一部一册,由此可见最早的时候这些书目都是单独发行的。
《家传邵康节先生心易卦数》这本书是1454年,再往后是《易学四同别录》,现在续修四库全书里面有这本书,是明代季本所撰。《易学四同别录》里面有完整的梅花数,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家传邵康节先生心易卦数》,还有《梅花易数》里面卦例的记录,牡丹占、观梅占、牛哀鸣占里面都有。
再晚就是1629年的崇祯二年版本,这是在南京制版的一个版本,南京在古代又称为秣陵,所以叫“秣陵德聚堂版”,1629年比1441年又晚了将近二百年。再往后就是清代康熙年间的1680年,千顷堂书目之中还是《观梅数》二卷,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二卷本和五卷本的并存。我们现在看到的《家传邵康节先生心易卦数》实际上还是相当于一个二卷本。
这一系列的图书出版的过程,就是书商在不断搜集相应的与《梅花易数》相关的图书,然后汇编到一起,形成一个汇编本的过程。出版的时候,图书越厚,它卖的价格就会越高。而且书商把这些图书搜集齐全之后,汇编放在一起也有利于销售,相当于出版的是大全性质的版本。
关于《梅花易数》,除了以上成卷成册的图书以外,还有一些零星记录,是关于“牡丹占”和《梅花易数》里面有相关性的占例的记录,就是在《懒真子》这本书中,《懒真子》可考的写作时间是南宋绍兴六年,就是1136年。由此可见像“牡丹占”这类故事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流传了。
所以也不是说《家传邵康节先生心易卦数》这本书的编辑就与邵康节先生完全无关,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传说里面的一些零星记录。后面我们还会讲到这些记录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和脉络。我们讲的这期课,是一个版本和源流的考察,下节课开始给大家讲《邵康节先生心易卦数》的序,我们来看看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时代信息与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