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占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预测和占卜方法,它融合了天文学、数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式占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观测天象和地面、人世的关联关系,总结天人对应规律,解释和预测人间事情吉凶,正所谓“天垂像,见吉凶”。如《甘石星经》把北斗星的明暗与国家兴衰关联一起,认为北斗星亮,则国家就会昌盛,若不明亮,国家就会有灾殃。
但是观察天象太麻烦了,如阴天下雨就不能观察了,因此古人总结天象在时间空间上的运行规律,创造出“式盘”,通过操作式盘代替直接观察天象。
即式占的第二阶段,通过式盘的“天璇地转”操作,模拟观察时刻的天象情况,然后再通过天人对应规律进行占测。与第一阶段相比,增加了天象运转规律的总结和“式盘”的运用。式盘就是上有圆形的天盘,下有方形的地盘,天盘可以旋转,模拟天球的运转。如《周礼》中记载古代军队出师时,太史要抱着式盘,随时用式盘配合观察以知具体时刻的天象情况,从而占测吉凶向王报告。
第三阶段既不观测天象,也不操作式盘,而是直接总结“事件”在时间空间上的运转规律,通过空间和时间对事件进行预测。与第二阶段相比,直接把天象运行规律和天人对应规律进行融合,成为“事件”的运行规律。虽然不实际观测天象,也不使用“式盘”工具,但确有明确的“式”的操作。这是中国古代星占学的最高形态。在古代,掌握这种“式”的运算和操作,是高水平的表现。《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古代人民生活中各种事项,诸如孝亲事上,嫁娶某事,生死病患等都可以用式占。
式占最主要的就是“太乙三式”,即太乙式、遁甲式和六壬式。在唐、宋、元时代,三式是从事天文、算学的人所必修,其中宋、元更是把三式列入考试科目中。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学九章》中说:“今数术之书尚三十余家,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三式中太乙式和遁甲式主要用于国家大事,如重大政治事件、重大军事行动,王位变化等,因此往往禁止私人学习,如宋代就明令规定三式中只有六壬可允许私人学习,太乙式和遁甲式则不允许。由于三式计算复杂,特别是太乙式,因此会的人越来越少。
式占本质是古人对人类和宇宙的研究,尝试创造一个模型去模拟、解释和预测宇宙、人类和社会的运行规律,与各种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模型类似,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正如太史令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