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易经哪个才是根本?#
道德经:有万经之王的美誉;
易经:有群经之首的美誉。
那么,这两者哪个才是根本呢?或者哪个更重要呢?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
就好比:请问矛和盾哪个才是根本呢?哪个更重要呢?
一个事物,重要程度取决于它的本质。
所以,我们想要真正理解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理解易经与道德经到底是干嘛的,在哪个领域应用最佳。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易经与道德经的原理与适用范围。
易经
首先,易经是一个体系,而不仅仅是易经这本书。
更严格的名称应该是周易,基于阴阳五行理论的一个应用体系。
如果把阴阳五行理论比作基础数学,比如四则运算等;
那么易经就是高等数学,是阴阳五行理论最尖端的实际应用。
尖端到何种程度?
还是用事实来说话,中国有周易研究学会,这些人是中国周易领域的专家,看看他们整天在做什么就可以知道了。
用我们目前的科学,可以说完全无法解释易经为何能实现此种带有迷幻色彩的预测功能。
所以很多人直接选择了不相信。
因为一旦相信,会彻底打破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世界观。
不学好基础数学直接去学高等数学,行不行?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不搞好阴阳五行理论及其实战,直接去研究易经行不行?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
想要学会易经,必须先选择一两门周易实战技术,包括八字六爻梅花六壬奇门等。
先验证该技术的真实性。
在确认该技术真实性后,不要惊讶,而是去思考内在原理到底是什么。
然后再去看易经,那样就有很大概率彻底看懂易经。
真正看懂了易经会对这个世界各种事物看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的现状,对周易实战有两种极端:
一种极端是未加验证直接扣上迷信的帽子;
另一种极端是把周易当作天机,当作神来崇拜。
我们学习易经过程中需要避免这两种极端。
易经实战技术只看起来很迷幻很像迷信,也不是什么天机,而是有内在科学道理的。
笔者对周易的科学理解: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多维度逐层递进的结构;
我们熟知的,能看得见摸得到的这个是三维物质空间;
在更高的维度,有一个四维能量空间;
这个空间中的存在包括光子电子五行能量,还有中医的经脉真气等;
周易,是四维能量空间中存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为何周易可以预测未来?
因为三维空间中物质之所以可以运动,是因为四维能量空间中能量的驱动。
或者说,三维空间中物质的运动趋势,是由其对应的四维空间中的能量决定的。
而周易就是分析事物当前能量状态的。
为何易经有六十四卦,因为四维空间中能量有且只有六十四种不同的状态。
在获得事物当前能量状态后,根据当前能量状态就可以预测该事物默认后续发展方向。
道德经
道德经分为上部道经与下部德经。
上半部道经。
其中“道”字是指天道,也就是我们宇宙中最强大的一股背后力量。
这股力量无法直接看到,但是却能真真实实的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
道经主要讲解的是:道在我们这个世界真真实实的存在,以及道的一些特征。
下半部德经。
其中“德”字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医德,武德,师德”这些词。
其含义是“某个领域大家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我们把德字这个含义,套用到“道德”这个词上,可以得出“道德”的真实含义是:在天道方面大家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而道德经讲的就是这件事:在天道方面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才能获得天道对自己的力量支持。
这种解释与我们目前的“道德”解释是有差异的。
为何会有这种差异?
我们想想,是不是还有“品德”这个词?
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解释一下,品德就是:在人品方面大家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这个解释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对道德这个词的理解。也就是:我们现代社会把道德与品德两个词的含义搞混了。
这个过程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主流的儒家推崇品德。
而道德这个词让人感觉档次很高,所以就出现了滥用的现象。
最后导致道德与品德两个词的含义出现混淆。
我们如果要去读道德经,则必须理解“道”“德”两个字的原始含义。
很多人纠结于道德经有很多版本,到底读哪个版本好?
其实哪个版本都差不多。
但表面上看起来不是这么回事。
比如传统版本中的“大器晚成”,在马王堆版本中,“大器晚成”为“大器免成”。
大器晚成,与大器免成,这个含义差异貌似很大呀,为何笔者还说差不多呢?
我们之所以感觉含义差异大,是因为我们的目光聚焦在这个词上,也叫“断章取义”。
原文内容为: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放在原文中,大器晚成也好,大器免成也好,对整个句子含义其实是没有影响的。
甚至没有这个词,也不会影响整句话的含义。
所以我们不要局限于一个词的差异,目光太细微,反而容易忽略了整体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