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就是一个臆想的存在,这或许就是一部杜撰的书;这或许神秘玄之又玄,这或许是造化之伟功!在民间流传着一些神秘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说在黄帝时期蚩尤作乱,黄帝得天神相助,授天书以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这里所说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女娲娘娘。
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这就是被研究玄学者视若瑰宝或许根本不存在的《金篆玉函》的来历。
黄帝之后到了周朝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了《金篆玉函》,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结束了殷纣的统治。
战国时《金篆玉函》辗转了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后他将秘术分别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他的徒弟都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其中孙膑的《孙子兵法》流传至今,举世公认。
到了汉朝初期,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巩固大汉基业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以神奇的方式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
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深得《金篆玉函》精髓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悟得《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
《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失增删,或有分歧解释而发展成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卜、相,统称为玄学五术
玄学五术
1、玄学五术——山
“山”,即道家修炼法。就是通过食饵、丹法、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超脱身心的一种学问。借助于自然界,天体宇宙的能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道家常说的盗天地、夺造化。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山"也是最深奥、最神秘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为"迷信"的一种。"山"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的修习。
食饵——是利用补药、丹药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内家武术,打通十二经脉,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玄典》——一切可以修身养性的好书都可以用来修习,如《老子》、《庄子》、《列子》、《孙子》、《太公阴符经》、《黄帝内经》《道臧》甚至《西游记》……等一切书籍都被拿来充实思想、参悟宇宙道理。
《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的吐纳法——气功.例如道家的炼丹法,称之为天丹、人丹、地丹。
《修密》——符咒法、压镇法、祈星法、武术等,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也有秘术门派将"山"分为仙、道、幻、灵、兵五种方法。而其范围不离上述三部分。
山是秘术中最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严格地说,它是凡人修仙道的工夫,是求超脱的形而上之追求,只有"命、卜、相、医"流在江湖凡尘济世了。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禅、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2、玄学五术——医
“医”,是利用方药、针灸、推拿,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医实包括所有民族医药。
玄学"医"主要包括三部分。
方剂——使用药物,根据表里、虚实、寒热,再根据古老的阴阳八卦原理来治疗各种疾病一种方法。
针灸——以《黄帝内经》、《难经》辩奇经八脉、穴道,用铜针刺穴道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疗——以催眠术、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药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因此道里面的天医所修医道流散在各种古本秘籍里面,这些的综合就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偏方切不可小看。重要的一人,长桑公子者,一曰长桑君,太微天帝君之弟子也,庄子、扁鹊皆从师焉,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长桑君之术至今尚有民间传人,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其基本功法,长桑君导引术,直指大道,非今日盛传的某某大道耳。
3、玄学五术——命
“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分析宇宙自然日月对人体的影响,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
命理,就是以人的出生时空,来推测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六亲吉凶信息。命理的历史可谓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随着历史的演变,命理术发展至今以日趋完善,在历朝历代都有深谐此术的谋士辅佐王侯将相,象周朝的周文王、姜尚、战国时期的孙膑、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明朝的刘伯温等.还有一些隐士,如陈老祖、野鹤老人、邵康节等等。
占星术——占星术包含《七政四余》、《紫薇斗数》、《五星术》。
干支术——上古时期因人类生产力不发达,认识水平底下不能解释神秘的自然现象和自己的穷通寿夭,于是就有了上天干下地支配世上和人间一切的思想。 干支术以人出生时间,年月日时以天干地支排列成命,四柱中命的部分典籍最多,重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孙膑遗书》、《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又名栏江纲)、《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
用"易经"的话来说,叫做"干道变化,各正性命"。后经儒家祖师爷孔子,这位极度信命的老夫子及弟子的大力推崇而兴起。(后经孔子,这位极度信奉命里的思想家及其弟子的大力推崇而兴起)
我国命理术的起源大致始于两汉,主要见载在"白虎通义"和王充的"论衡"著作里。至唐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基本确定了以一个人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来推定一生的贵贱寿夭,吉凶祸福。
后经五代宋初人徐子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以出生年.月.日.时.四柱批八字,命理进入成熟和完善阶段。
所谓"四柱"即出生年份天干地支为一柱,月份的天干地支为第二柱,日期的天干地支为第三柱,时辰的天干地支为第四柱。
每柱天干一字地支一字共八字。然后按照八字所含阴阳五行进行演算,就可推知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大致情况了。元、明、清以后批八字虽不断完善与发展,但基本的仍沿用宋初的基本理论未变。
现代人的命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后辈贤人倍出。
4玄学五术——相
所谓“相”,就是观其形而知其义之法。一般大的分为三大类:一为相天(星相),二为相地(风水),三为相人。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也就是阴宅风水,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
先秦的贤君盘庚、公刘、古公父、周公在相地实践中都作出过巨大贡献,风水师以秦惠王的异母兄弟愕里子最为有名,传说他曾经预测自己的墓地两侧将会有天王宫殿,并已应验了。先秦相宅没有什么禁忌,也没有那么多的迷信色彩。汉代是一个充斥禁忌的时代,有时日、方位、太岁、东西益宅、刑徒上坟等各种禁忌,墓上装饰有避邪用的百八、石兽、镇墓文等。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墓出土的镇墓文有“江陵丞敢告地下丞,死人归阴,生人归阳”之语。此时期中还出现了《移徙法》、《图宅术机》、《堪舆金匾》、《论宫地形》等有关风水的书籍。有个叫青乌子的撰有《葬经》,被后世的风水师们奉为宗祖。魏晋产生了管辂、郭璞这样的宗师,管辂是三国时平原术士,占墓有验而闻名于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托名于管辂所作。郭璞的事迹更加神奇,在《葬书》注评中有详细介绍。南朝宋明帝是个最讲忌讳的皇帝,宫内摊床、修墙必先祭神祈祷,他听说萧道成的祖墓有五色云气,就暗中派人在坟四角钉上铁钉,可是萧道成最后还是当上了皇帝,可见风水之术的神奇之处。
星相——根据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种变化后,作出解释,来预测人世间的各种事物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很多人喜欢和看风水的叫江湖术士,在古代看风水和修行是不分家的;通过看星择象、观大山大水,以其天地造化之妙,为自身选择修行之所者比比皆是。如此,才可以盗取天地灵气,为自身所用。能选的一个藏风纳气的风水宝地,对于修行人来说,是欣喜若狂的,可加速其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修行历程。
在先秦诸子中,孔子、孟子、荀子三人与相学关系最为密切,关于孔子与相学的记载,我们从《史记孔子世家》、《翰子外传》中可见一斑。其中记载“存乎人者,眸子不能掩其恶,脑中正,则眸子蚝焉。吸其言,观其眸子……”等等,从中我们可以从外貌、言行中看出其人的思想与行为。其中荀子曾留下了《非相篇》等遗世著作。两汉时期,相学已经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并且出现了以面相而名闻朝野的相学家。《汉书》中的周勃世家,《楚汉春秋》等书中保存了很多包括以许负、吕公望等相学家的相关记载。在汉代中以许负最为著名,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面相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根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现在我们还常看到很多相书中提到的《许负相耳法》等书,但应该大多数是别用其名而写的相书。如明代周履靖的《许负相法十六篇》就传为她的著作。东汉王充的《论衡》中也有《骨相篇》、王符的《潜夫论》中也有《列相篇》对相学进行专论的描述。又如《汉书》中还有《相人》二十四篇等等,我们从中完全能够看到当时汉代就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学的理论基础。魏晋时期,相学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在《三国志》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相学人物事迹,诸如管珞、朱建平、柳无景等等。隋唐时期,相学的发展已经到了高峰期,隋唐以后相学进入了成熟阶段,其中隋代中的记载有《隋书》中的韦鼎、来和等,而且《隋书.经籍志》也有《相书》四十六篇、《相经要录》二篇等。
唐代相学发展极其迅猛,史料见于《唐书》中的袁天罡、龙复本、夏荣、丁重、刘思礼、袁客师等。据《剧谈录·龙待诏相笏》载:“ 开成中,有龙复本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我们把它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唐开成年间,有一个叫龙复本的人,无目而善听声摸骨,每次预言人之休咎,无不必中。凡有象简竹笏,以手一捻,必知此人的官禄年寿。相传,有一个名叫宋祁的人在朝中补阙(古时某一官位),其人在当时享有盛名,缙绅之士,无不倾心属之,屈指翘足,期望他能贵显通达。当时,另有米乐人萧相国也在谏署为官,二人同一天去找龙复本,将手中所持的竹笏递给他,龙复本拿着萧相国的竹笏摸了好久,放到案上,说:宰相,当摸到宋祁的竹笏说“长官笏”,宋祁听了很不高兴,萧相国说:“无凭这言”,你何必放在心上,一个多月后,二人同在中书,候见宰相。当时李德裕正掌权,威震朝野,未召见之时,二人伫立闲淡,相互调笑,过了一会儿,李德裕突然出来,宋祁用手板挡着脸笑,笑犹未已。李德裕看了看他,回头问左右的人:“宋补阙所笑何事?”,听到此话之人莫不寒心战栗,十几天后,任命宋祁为河清县令,一年多后,遂死在任上,而萧相国则青云直上,历任浙西观察使,入判户部,不久又为宰相,终如龙复本先生所言。后据唐野史及《龙氏家谱》中记载,龙复本(公元746年丙戌-公元830年庚戌),名谕字复本,系龙氏血缘一世祖龙伯高公第二十六世孙,父霓,先生与朝中侍郎李虚中感情甚竺,共同研习相学命理之术长达数十年之久,后龙复本老而归隐巴蜀绥山之乡潜心修习盲派相学与命理之术,也开启了“江西风水甲天下,巴蜀八字贯古今”的历史先河,形成了江西风水四川命理的两大鼎足格局,后来又授其关门弟子龙源(复本公之次子)代为编撰《盲相大成》、《命理密宗》两大手稿,并立祖训传族不传外,也许就是因为固守自封的原因所在,这些秘籍都消失于茫茫人海的历史长河之中而无从寻觅,甚是遗憾。当然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韩愈、白居易也好相学,唐代的相书就多达三十余种。宋代相学已经相当发达。史记所载《宋史》中的陈抟就见于名上志记。相学家主要有陈抟、麻衣道者、僧妙应、妙方等,宋代文人苏东坡、黄庭坚等也好相学。宋代的相书著作也很多,并且有很多还流传至今,如《月波洞中记》、《玉管神照局》、《麻衣相法》等等。元朝明朝时期,相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元代记载的相书和相学名家相对较少,《人伧大统赋》就成书于此时;明代的相学名家比较多,并且出现大量的相书,相学家主要有刘伯温、僧如兰、张田、袁珙、袁忠彻父子,其中以袁家父子最为著名,相学上脍炙人口的《永乐百问》就是来自于明成祖与袁家父子的对问,袁珙的《柳庄相法》被收入《永乐大典》,袁忠彻还著有《人相大成》等。后代流传很广的《柳庄相法》便与袁家父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相学发展到明代的集大成之作《神相全篇》也是托名陈抟秘传,袁忠彻订正。相关的相学著作还有《古今识鉴》、《相法全书》、《贵贱定格五行相书》等。其中《麻衣相法》与《柳庄相法》对后世影响最大,《麻衣神相》初出于宋,成书于明,定型于清。在明代相学发展的基础之上,清代相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清代相法著作主要有范文园的《水镜集》、云谷山人的《铁关刀》、栖霞山人的《金较剪》、白峰禅师的《灵山秘叶》、石亭的《燕山神相》、高味清的《大清相法》、右髻道人的《太亿照神经》、陈淡野的《相理衡真》、云谷山人的《相图秘旨》等等。其中以《铁关刀》、《金较剪》最为简明扼要,《水镜集》、《相理衡真》特点最为清全,是继《神相全篇》之后的集大成者。民国时候出现了比较通俗易懂的相书,其中以《平圆相法》和《公笃相法》最为著名,其它的相书有《中西相人探源》、《相法集成》、《手相学》、《成相秘籍》、《女相术》、《秘本相人法》等。
5、玄学五术——卜
“卜”,它包括卜和筮,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占”及“三式占”(奇门,太乙,六壬,因占卜时常用特制的式盘 。)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奇门——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太乙——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六壬——主要著作以《大六壬大全》为代表,为三式之最,以占测日用百事为主。
说卜首先要说易经,易经-:自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总结规律,远取诸物、近取近身,模仿万物状况,画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东方"魔符"--太极八卦(又称先天八卦)。
后经夏商周各代先贤根据河洛体用的关系,及各自对先天易经的感悟,分别变化出《连山》、《归藏》、《周易》而称之为三易。
易经为之三变,其中连山以周天28宿,参方圆之理,圆三、周四边七径七之数为用而创,《归藏》则用五用十,中央四方为五自乘为25,合于河洛天数,四方四隅加上下为十,十自乘为百,合大衍之数而成。
《周易》是商朝末年,周文王被囚羌里研习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变先天之体为后天之用,将"对待之易"推衍为"流行之用",创立了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体现河图为对待,以生为主。后天八卦体现洛书为流行之用,以克为主。周易中包含了天地生克的体用关系。
至此,整个宇宙的每一个布局都对应了这个"与天地平行"的圭表--"八卦纳甲图",易经逐步完善了。
所有数术玄学以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
诸术以卜派最为渊源流长,从古老的周易演化而来,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
有的门派在卜的这一部分还包括预言、克应占梦、测字解字、签贴、姓名学等方术。
文王八卦经历代先贤的传承与发展,至宋朝以多数被民众掌握并应用,最有代表性的首推邵康节,其应用周易卜筮在当时几近于神,并推易演数创下不朽巨著《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以其简单快捷的预测方法,和简单而又"深奥"的理论基础,深受易学爱好者青睐并广泛应用。
古时邵康节观梅花而占人事,后人称这种方法为梅花易数,其实邵康节当时已经在周易八卦预测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达到了周易占卜的最高境界"以道观象,以象言事"。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易数还很肤浅,还不能脱离"象"和"数",所以破解邵康节当时观梅而知事的思维就错了,邵康节是观象而直接说事,我们理解为观象而起数,用数起卦,再用卦来看事就错了。
邵康节观梅言事其实用的是"以道观象",以道观象是预测的最高境界,比较典型的卦例有观梅占,观花占,寺匾占等等,其实邵康节当时根本没有起卦,直接用当时发生的事来说未来将要发生的事。
后来根据象在具体看事件的结果。(以道观象另有专论,请关注弘易堂命魂内刊)这是易数的最高境界,世人常言:"会易而不占",这个"不占"不是不预测,而是不用那样麻烦的预测形式,而是直接以象而言事。
不过,道家五术——山、医、命、相、卜中, “山”之术中的符咒术是最具有争议性,最神秘的一门学科,被视之为改天逆命的人生珍妙或夺天地造化的法宝灵器。其从古传至今,源远流长,是深植人心的一门法术。尤其,它在人们的夸张渲染、绘声绘影之下,更是充满着神秘、玄奇、灵异、诡密、高深、莫测等色彩。以上关于中国玄学五术的渊源传说近乎于神话,或为先人流传,或为后世所杜撰,我们无从也没有必要去考证它的真实性以及来源的可靠性,但是其分类详尽准确而精辟还是值得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