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代现在,人们对于预测未来十分心驰神往,流芳百世的奇书《奇门遁甲》无数人趋之若鹜,甚至名头超过了拥有控制自然的本领的《六丁六甲》。
自古代,非贤能不可掌握预测未来之本领,纵观历史不过寥寥几人,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诸葛亮和刘伯温,二人合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历史上对他们二人的赞誉更是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由于这二人的距离年代较远本领内容会被夸大,本领真假仍不可知,而近代却有这样一个人有真本事,他精准的预测了百年之后的上海世博会,甚至就连地铁线路的预测都和现在十分相似,这个人既是医生又是文学作者,他叫做陆士谔。
从医生到小说家
陆士谔出生在今天上海市地界,当时叫做江苏青浦。他从小受到了家庭的熏陶,十分爱学习,但是不同于父辈的功利心,他的学问只是为了文学创作所服务,只可惜17岁时家道中落,最后只能去做了医生以谋生路。
10年之后,27岁的陆士谔到上海行医,随后更是成为了上海市十大名医之一,随着事业的成功,此时陆士谔深埋多年的文学理想再次出现,他拿起了放下多年的笔,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从他来到上海的第二年开始,他就已经在当时小说出版社之中出版了《精禽填海记》,此后一生的时间里他笔耕不断,一共创作了上百部小说,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新上海》与《新中国》两部小说。
封神之作
这两部作品是陆士谔的封神之作,《新上海》是针对当时生活的批判。
在书籍之中,一边是清末百姓艰难困苦,一方面是上海的十里洋场,各种光怪陆离,各种吃喝嫖赌,对于人性之恶以及社会现象的批判十分深刻,这本书后来被评为了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
如果《新上海》是描写当时现实的,那么《新中国》描述的就是对于未来的预测,可能是由于小说写的太过夸张,也可能是世人觉得实在是超脱,在当时很多人就对《新中国》嗤之以鼻,以至于很多书籍都被烧毁破坏。
如今即便是上海图书馆,也只有一本孤本。那么这本书的内容究竟有多么的夸张,究竟怎样的剧情才能让当时的人们如此的愤慨?这一年,陆士谔32岁,他用两万字的《新中国》预言了百年之后中国制强盛以及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
根据书记的描写,书中的男主叫做陆云翔,在书籍的开始他睡着了,之后他见到了上海即将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为此上海滩还专门修建了隧道大桥地铁等,更是在书籍之中详细描写了地铁是如何规划建设而来,同时中国还取消了租界。
一个强国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结尾陆云翔则是被绊了一跤摔醒过来,至此全书结束。
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城市里到处都是骑着高头大马的洋人以及租界,很多的中国本土人生活的都十分的艰难,由此当时的人们对于此肯定是不屑一顾,甚至说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
《新中国》的奇景很快就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但是更多的是诋毁而不是称赞,甚至文学泰斗鲁迅都亲自下场对于这本书籍进行批判,在报纸中直接说出这是胡说八道。
再引风波
从现在的角度看,陆士谔的语言十分的准确,难道他是穿越者不成?并非如此,陆士谔在当时接触了《共产党宣言》等大量的读物,对于当时的社会眼界自然要更加的开阔一些。
在这么多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一个全新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在他看一定会出现。
还有一个奇闻,据传当时陆士谔所编辑的地铁线路和现实中的几乎相差无几,比如延安东路隧道、地铁一号线等,方位大致吻合,这不由让人啧啧称奇。所以在当时重归落寞的它,肯定会在新世界到来之后再次绽放自己的光辉。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很多人都十分欣喜,就将这本预知未来的书又翻了出来,一看之下惊为天人,陆士谔精准预言世博会的消息由此在网络上开始热闹起来,那么一个人真的有预言的能力么?
新闻系谣传
网上的声音越来越大,引来了专家披露内情,面对热情的网友,他给出了一个十分失望的揭露,陆士谔精准预言经过查证,是一件以讹传讹的事情。
故事中,作者以宣统纪年,主人公所去的年份经过换算为1951年,此时黄浦江上已经有了大铁桥。
而根据文中所交代,这个铁桥之所以出现,是因为1928年的时候开博览会为了方便交通而修建。也就是说陆士谔并没有精准预言2010年,这场博览会也是国内博览会而不是世博会。
对于当时而言,无论是1951年还是1928年,人们都不相信在短短时间之内国内能有这么飞跃的发展,就好比说有人告诉你十几年之后我们就会举国进入太空,或许这真的能够实现,但是眼下的你会相信么?
由此陆士谔的作品并非是预言之作,而可以归位幻想之作,体现的也并非是对于未来的远见,而是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望。从这个角度来看,陆士谔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幻想类小说的开山鼻祖,成为了我国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者。
结语
虽然说《新中国》并没有精确的预言世博会的存在,但是他对于很多事情精准的预言,都体现了作者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精准的认识,从这个角度上讲,陆士谔是十分成功的。
如今,书中的那些美好愿望几乎都已经实现,如今在共产党的努力下,相信未来还会创造出更加想象不到的成就。一个全更加新的中国,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