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我们中国人的杰作,也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每个字几乎都是美的造型。对此,鲁迅曾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又说,我国的汉字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之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臼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的确,作为我国的一项宝贵财富,汉字确实是形、音、意三者完美的结合体,在起名时当然也要考虑汉字的这二大特征,让起出的名字具有形、音、意三者完美结合的特点。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名字写出来是让人看的,一个看上去让人赏心悦目的名字会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美感,而笔画繁简不一、多寡相差很大的名字则有可能使人在审美上造成倾斜,破坏人名所应有的整体协调性。那么,怎样在起名时实现三者的完美结合呢?为了达到这种结合,我们究竞要遵循什么原则呢?由于要谈的话题较多,我们先从字形说起。
就一般情况而言,汉字作为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历史上曾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书体的变化,今天的汉字从字形上看都是方块字,而且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仅就其结构看,除r 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基本字体外,仅合体字就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L 中下结构、上合下分结构、卜分下合结构、个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等多种情况其中的独体字是不能再继续分割的文字,如“文”、“中”等,其数量占全部汉字的10 %左右,其余都是合体字。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常见组合方式中的上下结构如“笑”、“尖”,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 ,全包围结构如“团”、“回’, ,复合结构如“赢,,、‘ · 斑,, ,等等。在起名选字时,尽管字形在汉字的形、音、意只要素中的作用不如读音和字意那么重要,但作为组成名字的基本元素之一,如果在起名时不注意字形,特别是不注意所选用的几个汉字之间的搭配,也会使名字缺乏美感,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名字。在起名选字时,过去的人们有两个倾向,即喜欢选用笔画较多的字或怪异的生僻字,以此来显示身份和学问,殊不知这两点都是不可取的。选用笔画较多的字除仅能在写出来后看着比较饱满以外,给人的印象只会是烦琐。
使用怪异的字则大大降低了名字的社会功能。我们较为赞成的一种做法是,起名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以起出的名字在字形搭配上完美和谐为前提,该简则简,该繁则繁,以期收到完美的视觉效果。为了使起出的名字好看,在字形L 就要注意所选字的结构,不仅要尽量不用笔画太多的字,也要注意字体的肥瘦长短、强弱虚实,特别是几个字搭配在一起时尽量避免部首、偏旁的雷同,让其富于变化,充满动感。如果选用的字笔画太多,就有可能在与其他字搭配时显得过于笨重,同时还会为名字的书写增加麻烦。如果一位小学生从一开始上学便要写几十画的名字,实在是一种负担。成年人在社会交往中也要常常写名字,如果笔画太多,同样让人让己感到头痛,甚至有以别字代替的可能,无形中就被改了名字。至于在字形搭配中体现肥瘦长短、强弱虚实之分,如施、圆、丰、赐、态、备等字看上去过“肥”而显得笨重,七、小、干、卜、子、于、卡、千等字则因为“瘦”小而微弱。 同样,早、芥、申、奇、年、平、芽、被、辛、竹等字显得过“长”,四、丑、土、正、也、企、山、丘、生、女等字显得过“短”,奋、成、泰、戚、兴、飞、武、猛等字显得过“强”,穿、亢、己、门、口、空等字显得过“弱”,国、福、昌、室、宜、风、凰、尊等字显得过“实”,也都是在起名时要慎重选用的。此外,有些字单独看起来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当与姓氏或名字中的其他字搭配在一起时,会让人感到单调、重复。如王玉璋、何伯堰、汪汝淮、冯河清、江波澜、何信侠等名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字形、含义很好的字,但合在一起后我们会发现其部首、偏旁相同,缺乏变化,给人以单调呆板的感觉,就属这种问题。因此,我们起名时除要注意字形笔画多少的搭配外,还要留意字与字之间偏旁部首的搭配,使名字在整体上显得多样,充满变化。在起名用字的搭配中,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名字用字与姓氏之间的搭配。像汉字的基本结构一样,姓氏用字的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合体字也同样包括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等几种情况。
其中,独体字有万、方、王、马等姓氏,左右结构有刘、杨、何、林等姓氏,左中右结构有谢、树、蹼等姓氏,上下结构有李、吴、罗、金等姓氏,上中下结构有莫、冀、黄等姓氏,全包围结构有国、园等姓氏,半包围结构有包、巨等姓氏,品字形结构有聂、矗等姓氏。另外,姓氏也同样有笔画繁简、肥瘦、虚实之分。故而,我们在起名时也要考虑到姓氏的这些特点,注意与姓氏用字形体_L 的和谐、平稳,做到合理搭配。具体说来,在为姓氏笔画较少的人起名时,应尽量选取一些笔画较少的字。如姓丁的起名丁玉川、丁日昌,要比起名丁鹤年、丁德裕在视觉上让人舒服一些。姓于的人起名于仲文、于成龙,看上去要比于荫霖、于嗣祖更美观。姓王的人起名王一凡、王元正,也比王嘉福、王熙震的视觉效果好。至于姓氏笔画较多的人,尤其更要注意姓氏与名字笔画的搭配。
假如名字的笔画较少,会使人感到头重脚轻。如姓戴的人起名戴立、戴川,姓魏的人起名魏仁、魏乐,远不如起名戴麟、戴飘或魏斌、魏源效果好。无论是笔画较多的姓氏还是笔画较少的姓氏,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起名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规律,即在起单名时,笔画较少的姓氏一般不用笔画较多的字作人名,以免视觉L 形成反差,造成尾大不掉的视觉效果同样,笔画较多的姓氏也尽量避免用笔画较少的字作人名,以防因头重脚轻而显得不美观。为了减少因姓氏笔画不同而为起名造成的麻烦,人们逐渐发现起双名可以减少视觉「的偏差。因为在双名中,无论是最后一个字的笔画多么复杂,但只要在它之前加上一个笔画较少的字,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如起名丰恺、龚飞、王德、蒋龙等虽然名字的含义不错,但从字形的搭配上看总有些美中不足。
如果把它们分别改为双名,变成丰子恺、龚一飞、王玉德、蒋子龙,在视觉上的反差就不那么突出,同时也使名字显得更美观、协调、匀称最后,要提及的是在为姓氏笔画较多的人起名时,并不一定要选用笔画较多的字与之搭配。因为笔画多了,就会让名字使用者本人和别人感到麻烦。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仍是起双名,并在双名中尽量使用笔画较少的字。如姓钱的人起名钱一,写出来并不美观,但若在姓名之间加上“如”字,变成钱如一,就显得雅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