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就是耳、目、口、鼻、眉的总称。「五官欲其明而正。」明正分开来说,「明」应是指各部位的阴暗气化,明显度与隐藏间的佳质而言。所谓「正」应是各个位置的外型端庄是否「正」及其形势、神态而言。
就明与正的辨认,实难获得人人共同的标准,只能凭相者心证与感觉作评论。观察其人仪态,取其兼长,以中道较为适当,如眉毛好,眼睛有些问题,得酌情分析,好与坏是否能够互补,才不致因而疏忽,作错误评断。
明者,其义应是清新、光洁、明朗、换发等表征。且能属恒动不息之态。故人的英明、才智、勇敢、朝气都系于「五官」的明与正。五官明,则主任事主观,意识积极。若明中兼秀,而又有朝气者,则便是才德兼具者,也是个正义者。
正者,其义应是不偏之意。而我们相人以五官端正原则,审测其人的正义心、邪恶心到是颇有依据的。孟子曰:「存乎仁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存正则眸子瞭焉。胸存不正,则眸子毛焉。」究孟子之言,于个人之动态及静态,都指得明明白白,不但可以作为衡量人的德仁的优劣准则,也是最直接知人之法。
相人的原则,必须得以才德并论为要件。五官明之外还要正,然后依序确定其等级。如明中带暗,暗中带明,正中带偏,偏中带正,这此例证,与真正「明」也「正」者是不同的,真正明正者,多属才、德并具,也是一等人。正而欠明,则属德胜于才,列位第二等。明而欠正,属才胜于德,则属第三等人,也是下等人。以第三等人作此说明,也就是有才无德,这种人若其所持之才,足以助其恶,则就比无才又无德者更可怕了!
五官正与不下者,则绝对对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邪、正有极大影响。可是常有人主张用教育感化不正者,此情,以观察所得到的结论,则分「先天不正」与「后天不正」两类,其分别极大,先天性不正的人,比后天形成的畸型人,其邪恶、歹毒性,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俗云:「盲精哑毒。」真是令你闻之既惊且恨。而后天形成不正的畸型者,因本性没有不平的邪恶,当然没有歹恶性,想到自己的不幸,还多会关怀别人,所以先天与后天两者是绝对不同的。
继续以一般常情谈谈人性,在一个本来就存着心术不正者,他常对人失信背义,寡恩后,自解这是自保,不会觉得不对,仍常以不当得利,也认是自己应得,更不断运用其是是而非的言词,阴谋手段,达到吞噬目的物。这种人却有一个现象,他虽然奸诈,味着良心,却对着神明的面,会有此顾忌,会带着内疚与恐惧而瑟缩。亦常于有意无意下,不敢正面看人,谈话时不是低头,就会面向远方或墙壁。为邀人相信,或恐惧人不信,故往往会加强语调语气,藉以缓和内心的不安。麻衣云:「上下各偏棱角薄,出言毁谤太难防,口方四字信宜真,两角低垂出恶声。」又:「轻薄口唇,惯说他人。」果一法师说:「口阔多夸,口歪多谎。」
可是一定还会有人怀疑,五官长得端正的人,就不会做邪恶的事了?五官长得不正的人,是否就没有正人君子哩?是的,笔者在此可以肯定一点说,的确如此,只是你对五官的正偏审定的角度不真确,耳是五官之间,静态、动态、常态、临态、伪态、寔态等原则不甚了解,既使了解也抱宽容不计。殊不知邪恶的人,他的动静永远都是邪恶的。曾文公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俗云: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生来就「五官不正」的人,若再授给他高智慧的教育,那只是增加他害人的知识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