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十二生肖是怎样排列的吗?
我们看书会看到“子时”、“寅时”,这些词代表什么呢?原来这是我国古代一种记时方法,和现代所说的“中午 12点”“下午3点”相似。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十二生肖中,鼠排在第一,猪排在最末。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古人根据对动物出没活动时间的认识,把十二个时辰配上十二种动物,用动物的特性来给时辰命名。 子:子夜11时到第二天1时,这时候,老鼠最为活跃,“子”与鼠搭配成为“子鼠”;
丑:牛吃足了草,在凌晨1时到3时还在“倒嚼”,准备凌晨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成为“丑牛”;
寅:据说老虎在凌晨3时到5时最凶猛,所以“寅”与虎搭配为“寅虎”;
卯:从凌晨5时到7时,太阳还没露面,月亮(又称玉兔)还在天上,所以“卯”同月宫神话中唯一的动物玉免相搭配,称为“卯免”;
辰: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传说早晨7点到9点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所以辰"就同龙相搭配成为“辰龙”;
已:蛇常常隐蔽在草丛中,据说早晨从9点到11点,蛇不在人行路上游动,不会伤人,这样“巳”就同蛇相搭配成为“巳蛇”;
午:上午11时到下午1时,太阳当头。根据古代“阴阳说法”,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阴”类动物。于是“午”就同马相搭配成为“午马”;
未:下午1时到3时,据说羊吃了这时候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所以“未”就同羊相搭配成为“未羊”;
申:下午3时到5时,是将晚未晚的时候,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所以猴与“申”相搭配成为“申猴”;
酉:下午5时到7时,傍晚来临,鸡开始归窝,“西”就同鸡联系在一起成为“酉鸡”;
戌:下午7时到晚9时,黑夜来临,狗开始看家、守夜,“戌”就与狗相搭配成为“戌狗”;
亥:晚9点到11点,夜渐渐深了,万籁俱寂,猪睡得更熟,“亥”就同猪相搭配成为“亥猪”。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是根据这些动物足趾的奇偶数来排列的。鼠趾长得很奇特,同一体上却有单有双,没有适当位置安插,只能将它排在第一。然后,按足趾奇偶数间隔排列,依次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龙(五趾)、蛇(无趾为零,零为偶数)、马(一趾)、羊(四趾)、猴(五趾)、鸡(四趾)狗(五趾)猪(四趾)。 上面两种说法,不管哪一种都和十二种动物紧紧相连,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