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命理常识 » 面相手相 » 面相 » 正文

我的父亲是老革命(我的父亲是老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30  来源:情感简单  作者:情感简单  浏览次数:4
核心提示:在全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之际,中国党刊网/领导者客户端开设《红色传承人》专栏,寻访革命前辈的后人
在全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之际,中国党刊网/领导者客户端开设《红色传承人》专栏,寻访革命前辈的后人、红色故事见证者、党史研究工作者等,听他们讲述当年的红色故事。从这些革命前辈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激励我们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今日推出:《人称父亲老红军,剑眉星目胆气横》
点击图片,听熊家英讲述父亲熊金祥的革命故事
父亲人称老红军,剑眉星目胆气横。出生入死名利淡,长留人间慈爱心。——这是老红军熊金祥后代追忆其的祭文。  “从孩提时代起就听到周围的人亲切地称父亲为‘老红军’。小的时候,我们扒拉着父亲身上数十处伤疤问长问短,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述着这十几道伤疤的来历。”大女儿熊家英翻出父亲的老照片,讲起了父亲的革命故事。
大女儿熊家英翻出父亲的老照片,讲述父亲的革命故事熊金祥1915年出生在贵州毕节草堤冲一个贫困农家,从小为地主放牛过活。辛苦的劳作却换不来一顿温饱,他一直在渴望,有一天不再风餐露宿,不再饥肠辘辘;有一天也能赢得做人的尊严,也能寻觅到生活的光明。  1936年2月,21岁的熊金祥得知红军到了毕节城,当他知道红军为穷人当家做主,跟着红军可以翻身解放,熊金祥毅然丢弃手中的放牛鞭,赤脚狂奔几十里山路,进城找红军。“我想当红军”几个字在来的路上一直回响在熊金祥的脑海里,但真正见到红军的那一刻,他竟激动得语无伦次。
老红军熊金祥“父亲每次跟我们说到他当时加入红军时的情景,都会热泪盈眶地重复他当年对红军说的话,‘我不想再给地主放牛,我不想再吃不饱饭,我要跟着红军翻身,想毕节城以后都敞亮热闹。’”熊家英说,这几句简单淳朴的话也成为激励着父亲战斗一生的誓言。  熊金祥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被分配到红六军团第十六师第四十七团第三营第七连。1936年2月下旬,为了粉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反动武装欲将红军“聚歼于赫章、威宁以北地区”的阴谋,红二、红六军团做出了撤出贵州毕节地区,向安顺地区转移的决定,熊金祥跟随大部队告别家乡,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由于国民党军队已在通往安顺的道路上布下重兵,红二、红六军团遂放弃去安顺的计划,改向乌蒙北麓前进,与敌人展开回旋战。刚参军的熊金祥,就迎来了第一次恶仗——乌蒙山回旋战,经过近一个月运动战,摆脱了强敌的围攻,成功扭转了敌人围追堵截的局面,于3月下旬到达盘县(今盘州)。3月底,熊金祥跟随红二、红六军团离开盘县(今盘州),4月底强渡金沙江,北上翻越玉龙雪山。1936年7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到达西康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一路的峥嵘跋涉,更坚定了熊金祥要跟着共产党、追随红军闹革命的信念,也让熊金祥领悟到更多的革命真理。
老红军熊金祥
之后熊金祥跟随红二、红六军团分别于1936年7月上旬、10月达到四川甘孜、甘肃静宁将台堡,与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三大红军的胜利会师,让熊金祥第一次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抗日战争爆发后,熊金祥所在的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军等部,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此后熊金祥又随第一二〇师奔赴山西抗日,这期间熊金祥胸怀保家卫国、驱赶日寇的志向,英勇杀敌、连连建功,成为一名八路军连长。1938年在陕西省新州新口对日作战中负伤,在医院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后返回部队,定为三等乙级伤残。从跟随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到北上抗日,再到解放全中国,上百次战斗经历,十几道伤疤烙印在熊金祥的身上,也织就成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熊金祥的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
熊金祥实现了自己当年参加红军的誓言,跟随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将青春奉献给了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熊金祥于1950年转业安置在陕西省合水县,开始实现自己的另一个愿望,和千千万万翻身人民一起建设新中国,力所能及地努力建设家乡。1952年熊金祥回到阔别16年的家乡毕节。经过战争洗礼,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熊金祥迫切地投入到家乡的农业生产建设之中,他迅速将自己从一名革命战士转变为全职农民,勤劳耕作,帮助乡邻,得到了乡亲们的拥戴。毕节成立互助组时,乡亲们推选他当组长;成立高级社时,选举他当乡长;成立人民公社时,又选举他当公社书记。1955年,毕节军分区通知熊金祥去授少校军衔,被他婉言谢绝了,他伤感地说:“千万名战友为革命牺牲,功名成就应当属于那些为革命奉献生命的先烈,自己能活下来,成为一名淳朴的农民,已是最大的幸运。”1986年熊金祥病故,当地两百多名群众自发前来送别。  “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家产,但却留给我们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深受熊金祥革命精神教育和感染的三女儿熊家芸十八岁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传承革命精神,投身建设家乡事业。“身为革命后代,继承、传承好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把红军精神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熊家英、熊家芸姐妹俩表示,会把父亲对革命信仰忠贞不渝的精神传承给子女,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红色精神不断绽放出时代光芒。
监制/袁燕
策划/骆明 李莹莹
文/音频/海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肖知潞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晏海艳
编审 王璐瑶
举报/反馈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牡丹江漆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黑ICP备15007495号
 
网站首页 | 牡丹江漆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黑ICP备150074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