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于北派紫微斗数发展的纷繁复杂,本文仅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本文为《北派紫微斗数那些年》系列文章第二十一期——透过《秘仪》看北派的传承(3)。为了便于整体了解北派斗数发展的来龙去脉,建议从第一期开始阅读。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一下关注,在笔者个人主页的“文章”分栏中看到之前的所有文章,也欢迎转发。
本期继续讨论北派斗数的传承问题。
关于周清河老师与蔡明宏老师在传承上的联系,个人也有个大胆的猜测:
从两人在技法上大方向一致的情况看,或许周清河老师的师公,传承了两人,一人是周老师的师父(《徐曾生自序》中提到的“唐山师父”),再传到周老师,这一脉在不断的实战论命中,反复总结贴近实际,所以拥有更高的准确率。另一人则是蔡明宏老师的师父(或其师公),这一脉文化水平较高,生活情况较优越,所以较少为人论命,多做理论研究,理论水平较高。
之所以推断在周老师的师公处产生的分支,一是结合解放前国民党政权带着大量人员退守台湾这个时间节点,二是两支北派斗数论断思路大方向一致,说明传承相隔不远。假如要象现在斗数的理论不停创新一样,过几十年,换句话现在的话说“他妈妈都不认识他了”。大家看看《秘仪》,再看看现在的各种门派,新颖的理论满天飞,还有多少《秘仪》的模样呢?
再换句话说,或许理论创新,一是为了哗众取宠,博眼球,有人气,好出书开班赚钱。二是为了给自己知识体系中缺失的那环打补丁,至于补丁是不是真有用,那不得而知,如果没用,继续出新理论,升级补丁v2.0……创新多了,补丁多了,于是就有现在《秘仪》这个“妈妈”,都认不出她的那些飞星、四化等等各种各样“孩子”的情况了。难道北派斗数以前没有这些创新理论、没有这些补丁,就算不准了?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学斗数要怎么学?学什么?这就是笔者写这个系列文章的初衷。
之前有网友留言,说《秘仪》已经是落后的方法了,后面的如蔡老师的弟子吴中诚、钟明修等人的,以及最新的如刘金府的都不错。
说实话,这些老师的资料,我没仔细看过,所以没有发言权。
但是,笔者个人的建议,当你看了很多理论,还不满意目前所学的时候,不妨回过头再细细看看《秘仪》,《秘仪》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是“掺水份”最少的资料,值得去挤干水份,再好好验证吸收一下,找到其局限性,再结合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对其中内容进行调整。
又或者,有基础后再认真研读一下方外人老师的《四化断诀记要》,那里面有很多“让人摸头不着耳”的断诀,大约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从徐静观笔记上翻抄过来的,可以粗略看一下周老师这一脉的风貌。(注:方外人老师的笔记有两个版本,一是直接翻抄徐静观笔记后卖给学员的,为人诟病,这个版本基本能反映徐静观笔记的原貌,流传较少也较珍贵;另外一个版本就是市面上很容易找到的,加入了开门见山擂台等内容,有了自己发挥的东西在里面,这个版本抄录了百分之六七十的徐静观笔记内容,但部分内容有更改……)
上述周清河老师与蔡老师两人师出同宗的猜想,因没有资料佐证,只停留于猜想阶段,估计以后也无法证实。这种传承的资料与证据,大多时候要么没有(或只在门内记载,外人不得知),要么就是人为编造的,就象很多年前,邵某人自称邵雍二十九代孙,陈某人自称陈抟四十一代传人一样。
下期我们再讨论一下北派传承中存在的一些疑问。
(注:文中资料均来源于网络及各种书籍,如有不确之处,欢迎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