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本文就从原著的两个案例做切入,来谈谈后天端法。在少年有喜色占中,全文突出一个“喜”字,就好比如老人有忧色占中突出“忧”,此点也是外应之理,鸡悲鸣占也是同理。
喜色占原文:壬申日午时,有少年从离方喜形于色而来。问其有何喜,曰:“无”。遂以少年属艮,为上卦。离为下卦,得山火贲。以艮七、离三加午时七数,总十七数,除二六,零五为动爻。贲六五爻,曰:“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辞已吉矣。卦为贲之家人,互见震坎,离为体,互变俱生之。断曰:“子于十七日内,必有币聘之喜。”至期果然定亲。小畜之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此爻辞看不出问题的吉凶,孚是诚信,讲的是诚信问题,那么这里就不必拘泥于爻辞了。
再看其背景是悲鸣,悲鸣应悲事,此为凶。此例取巽为鸡,受乾冲克,应凶,又变出乾来回头冲克,故又一凶,乾为刀剑,故受刀剑之伤,杀鸡之意,又一凶,最后看应期,巽为辰巳,故取第十日巳日。通过讲解这两个案例,断此类卦一般有四步骤:一以见闻之事断吉凶,这也是外应的一种运用方式,如喜色断喜事、悲鸣断悲事。;二以爻辞断吉凶,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些爻辞不显示吉凶成败之意,则必须再回到外应、或卦内体用生克当中,不必拘泥于爻辞;三以体用生克断细节。这里就不是断吉凶之事了,往往在前两步就已经讲吉凶断好,卦的作用仅仅是作为细节的补充;四以占卦人行走坐卧及急缓状态断应期。此点我认为在当今时代并不适用,在网络发达的当代,占卦人往往都是一动不动的、仅仅通过网络来进行对话,也就不存在说明行则急 坐则缓的情况了,如还固执的遵循此法,岂不是说目前大部分卦的应期就是十分迟的?显然不符合常情常理。应期还是得回归到卦之中。其实这些解法都藏匿在原著中的各个角落,所以学习梅花易数的易友们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回过头来细细品读原著,定然会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