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超越人类去应用易学术数?」
2024年02月04日16:26,立春伊始,离九主持,炎运宏开。
火曰炎上,外实中虚,是五行之中唯一没有自己固定本体,“附丽”于其他实体而存在的五行。延申开来,譬如意识、灵魂、虚拟物品、人工智能、网络、程序、代码、软件、文明、文字、信息、影像、美化修饰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火未发,而烟先起。其实在八运之末的2023年,九运的气息已经有扑面而来之感。最明显的就是AI(人工智能)领域在这一年的突然强势爆发。
2023年,堪称AI元年。在这一年里,就算你没有使用过AI,大概率也会听说过AI的相关信息,或者看到过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上至微软、谷歌、苹果、特斯拉、阿里、腾讯、华为、百度等大厂,下至各个赛道的创业团队、个人,都在拼命抢占这个风口,AI的影响力在急速增强,乃至现在很多繁复的人类工作都已经可以用AI简化甚至代替。
“AI焦虑”一时之间成为了许多自媒体和平台为了博取流量而炮制的概念,类似于“太炸裂了!某某AI将取代XX岗位!”的标题屡见不鲜。
一些人在焦虑,但也有一批人在兴奋,兴奋地利用AI去各个领域实践,造就了AI“双刃剑”。譬如有的用AI辅助写自媒体稿件,创作小说,做插画海报,做动画视频、制作数字人等,提高了不少效率,取得了不错的有益效果。但也有的人用AI来洗稿,大篇幅代写论文,甚至克隆声音和身份用以行骗,如金刚经所言“凡有所相,皆为虚妄”,一时之间泥沙俱下。
由于AI具备语言交互、分析数据、读图分析等各种强大功能,用AI“算命”、“占卜”、“看相”也成为了其中的“重灾区”。例如,在目前公认全球最强的AI-GPT4的应用商城里面,输入“易经”和“算命”,就能找到许多通过接入AI技术的应用,最多使用次数的一个,已经超过25000次使用。而这仅仅只是GPT这一个AI的商城的情况,还没算全球其他大大小小的各类AI。
易学术数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蕴含了数千年以来无数先贤的深奥智慧,本有其独特的功用。而随着AI的强势崛起和逐步进化增强,AI能否代替人类,甚至超越人类去应用易学术数?
由于这一年对AI有较多亲身应用体验,对传统易学术数也有多载的涉猎,这个问题本人也曾认真思考过。时值除夕换新之际,正好总结一下,下面就浅谈一些本人的拙见,惟恐学识短浅,恐见笑于大方之家,望不吝赐教。
「AI应用于易学术数的现状」
其实将IT技术应用于易学术数,近二十年以来,早已有之。譬如最常见的就是各类排盘软件,如八字排盘、紫薇排盘、占星排盘、梅花易数排盘、六爻排盘、奇门遁甲起局排盘、大六壬起课排盘、风水排盘等等,通过设定好的电脑程序,让人无需再经过复杂的术数排盘,就能以程序运算直接得出排盘结果,确实大大提高了易学术数研究和应用的便捷程度。但跳过手动排盘的过程也容易使研习者变懒,关键是其实很多学理就隐藏于排盘的过程中。而所谓的分析结果,也只不过是预设的数据、文字,通过程序进行相应的调用展示,比较死板、教条。
如果说之前的“易学术数IT应用”是1.0版的话,那么本轮的AI大爆发,则输出了升级版的“易学术数IT应用”2.0版。尽管目前国内外大部分AI的术数排盘还不能完全准确呈现,但在排好盘的基础上,结合语言交互、数据处理分析、多模态等能力,最快几秒钟就可以灵活地输出大段的分析结果,并且能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快速地回答你的任何问题,结合大数据检索,甚至能从大量的案例中迅速锚定相应的案例进行参考。从这些层面来看,是人类术数学者无法做到的。
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表面来看,似乎这些AI都分析得头头是道,甚至可以学习、模仿上传的术数资料、案例,在交流分析中插入一些权威、专业的术语。一般的用户可能都会惊呼:“大师!这个AI真是一个大师!”
而只要对术数有一定研究的学者,我相信应该不难看出AI的分析仍然存在诸多破绽,不少地方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甚至自相矛盾——大部分都只是基于易学符号的表面象意进行语言文字的重新演绎,或者是基于盘面的要素把相应条文重新进行组合演绎,又或者是基于以往相同相近的内容、案例进行创作演绎,而不是基于复杂的术数逻辑和法则进行严谨的推论分析。
「AI与人类之间的易学术数“鸿沟”」
“鸿沟”之一:易学术数不仅仅是经验案例的积累
现在有不少人以为,易学术数只是经验案例的积累,因此只要搜集足够的“案例”或者“数据”,输入到AI之中,就能以“大数据”之技术,通过“穷举”来破译易学术数的预测分析。譬如得出某八字、某卦、某奇门遁甲局、某六壬课等,就能对照此前的例子,照本宣科得出相应的答案。这是对易学术数最大的误解之一。
《易》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我们需要认识到,易学术数这一门学术,确实是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沉淀和发展演变而成。其不仅仅是一个占卜工具,而是一套完整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融合了自然哲学、伦理道德、象数理气概念、逻辑分析、辩证论、博弈论、谋略法则等等。
但易学术数的分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是易学术数的重要精髓。就算得出同样的八字、卦象、奇门遁甲局、六壬课,也会由于不同的时空、主客、用事、情理、外应等因素,而有不同的解读。
譬如以“运筹趋避”而著称的奇门遁甲,即使是同一时间的同一局,从运筹趋避的运用层面而言,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因应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谋略、用事方法而对事物的存在、发展、演变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
又譬如《梅花易数》的“邻人借斧”就是很好的例子。某个傍晚,邵康节正与他的儿子在家里烤火。此时,他们听到有人在院子的门外敲门,说是来借东西。于是他们以敲门的次数来起卦分析邻居来借什么东西。同样的卦象,儿子说是借锄头,邵康节却说更可能是借斧头,因为傍晚时分更大可能是借斧头来劈柴。开门之后,邻人果然是来借斧头。这说明易学术数不仅仅停留在卦象上面,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分析,所以即使是同样的卦象案例,也能有不同的解读。
而AI尽管能够迅速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但大部分情况下其“理解”仅限于表面的模式匹配,缺乏对易学术数深层次意义、多维综合演绎分析的真正把握。
“鸿沟”之二:人类的灵性
在探讨AI与人类之间的易学术数鸿沟时,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关键因素——“人类的灵性”。灵性,这一抽象而深奥的概念,既是人类文化、生物学与哲学探讨的永恒主题,也是易学术数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它涉及到人的直觉、意识、感性思维以及对周遭环境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这些都是目前AI所难以触及、更难以复制的领域。
首先,我们得明白,AI的逻辑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它可以模拟甚至在特定领域超越人类的计算能力,但AI的“理解”仅停留在表层,缺乏对生命、宇宙、人性深层次的洞察。例如,在易学术数中,对于某一卦象的解读不仅仅依赖于文字和符号的表面意义,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灵性的直觉来感知其深层含义。
这正如恩师麟野山人在其《易学的思维模式》里面所言:“直觉思维又称直观思维,也就是对人事物的第一感觉,属于人体自身具备的一种潜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这种潜意识的感性思维,只是强弱与准确程度因人而异。直观思维,就是根据感官的直接感受或是以往的潜在经验来判定事物的存在及发展变化的一种思考方式。经常有人说到‘第六感’,这个就是属于直觉思维。”
牛顿被苹果砸到头,而顿悟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浴缸泡澡时,突然意识到水位的变化揭示了物体浮沉的原理,从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类似这样的无数事例,都说明了人类灵性在创造、发现能力上的重要性。
AI可以模拟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的过程,也可以复现阿基米德泡澡时的物理环境,但AI难以真正理解和做到牛顿和阿基米德的灵性闪光——那一瞬间的灵光乍现,将日常现象与深刻科学原理连接起来的直觉。
在易学术数的实践中,这种灵性的作用尤为明显。易学术数不仅仅是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通过符号、卦象与宇宙自然和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层次理解和预测的工具。这种对于人事物的直觉认知理解和潜意识感知把握,正是AI目前所无法企及的。
“鸿沟”之三:万物交感
易学认为,万事万物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既有个体独立性,又有互相依存、互相对立等属性。阴阳相对,福祸相依,才构成这个世界。《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这是易学术数研究应用之中的最高境界,以人为媒,与天地万物产生交感,举手投足、花开叶落之间,皆可洞悉一切存在、演变、发展情况,甚至无需再依赖于卦象、式盘,即所谓真正的“善易者不占”。易学术数中的“外应”运用,即属于其中的范畴。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人工智能,在易学术数的应用上,这种“万物交感”的能力似乎就显得捉襟见肘了。AI的设计初衷是通过算法模拟人类的思维逻辑,处理和分析大数据,从而做出判断或者预测。它能够迅速处理海量信息,识别模式,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的处理能力。但是,当提到与万物建立深层次的“交感”时,AI似乎就站在了一个尴尬的地步。
由此可知,易学术数中的“万物交感”不仅仅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它也涉及到生命体之间与宇宙自然之间微妙的联系和感应,这种感应甚至超越了五官的感知,触及到了更为深层的存在状态。例如,一个易学术数的高手,可能通过环境的微小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微妙互动,乃至于更广阔天地间的能量流动,来感知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这种能力,至少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上,AI是难以实现的。
况且,AI的学习和决策过程主要依赖于数据和算法。尽管AI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易学文本、历史案例和符号意义来“理解”易学术数的知识体系,但这种理解是基于数据驱动和模式识别的,缺乏对易学深层哲理的真正洞察。易学术数的实践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多的是一种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感悟和体验。这种体验和感悟,需要生命体本身的直觉和灵性,而非冰冷的机器。
所以简单来说,易学术数中的“万物交感”强调的是一种生命体的灵性直觉交互,一种超越逻辑的感知。人类的灵性直觉往往能够在没有明确逻辑支撑的情况下,做出惊人的判断和选择。这种灵性直觉,至少目前来看,是AI所不具备的。AI的决策基于逻辑和算法,而非灵性和直觉。这意味着在面对需要灵性直觉判断的易学应用时,AI可能无法做出真正符合易学精神的决策。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尽管AI在易学术数的应用中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但与人类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鸿沟。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限制,更是对宇宙自然、万事万物、生命本质理解和交互的差异。在未来,科技的进步或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缩小这一鸿沟,但要完全跨越,似乎还需要我们对AI的本质和能力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开发。此外,或许我们也应该思考,是否每一个领域都需要AI来介入,是否每一个领域AI都有能力代替人类?或许保留一些仅能由人类灵性触及的领域,是对人性和生命意义的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