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至毅
非常道
经过多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地产业进入了景气下滑阶段。前两年“天量”货币引爆的巨大开工量,原本就很难让人想像如何有“超天量”的货币来消化这些陆续完工的工程。可以说,全球放开资金闸门的那天就预示了今天各国都会面临需要处理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管理层祭出了调控的武器,把竣工成屋总量与货币供应之间巨大不匹配的危机,转化成一种相对平和的价格递减曲线。在宏观调控的名义之下,开发商降价的降价,捂盘的捂盘,把一个眼前的不匹配问题拉长成一个中期的调整。
当前的情势更像是局部的供给放大与货币紧缩需求失衡导致的较大调整,但更全局性的调整,像是各种社会发展要素平衡发展的问题,反倒比较少见到讨论或者实施,例如说减税、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储蓄率、促进内需消费等。实际上,如何引导民众把自己存银行的钱拿出来花掉,需要的不只是调控房地产或是加薪,还得要配合对未来的信心,以及人生、财富等价值观的改变这些社会文化及心理层面的议题,要有很多制度性甚至是文化性的改变到位,内需消费才容易看到质与量的均衡提升。但人们的注意力好像都集中在房地产调控又出了什么政策,较少听到讨论要有怎样促进内需消费的措施出台,似乎调控的目的没有得到与调控手段一样的重视,如果只是打下资产投资的势头却没新的增长点,这不像是进步反而像是倒退。
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把生生不息的道理写在易经六十四卦里了,所谓“乾天坤地”,乾为天、坤属地,地与天配合,顺天而行,厚德载物,万物赖之而生,故大通顺。这稳中求进也通用于地产发展的战略思路。管理层对调控房地产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相对的,内需消费的提高却困难得多。我们上一次发展,强调少数人先富起来,这一次,关系到的应该是怎样养成强大的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从大势来看,土地资源还是有限的,货币也还是在继续印的,很难长期在房价不涨的同时保持经济高成长,也许这次的调控过程可以给更多的中产阶层低价入市的机遇。
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地产业的本分该是辅助大局,做好自己的事;在我看来,如何调动能量、协调机制来改善、改进设计及施工的预见性、品管系统的完善性,及客服的响应时间等等,对于企业长期竞争力来说,比到处跑政策研讨会重要得多。虽然人口红利因素会越来越少,但眼前看来,发展中的中国还不到大范围地减少开发项目的时候;不过,显然房地产从形式、用途上要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周易·系辞》中还有一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所以,未来需要的是,除了在原来没有房的地方盖上新大楼、新商场之外,更多的是对产品不足之处的改进及补充,裁剪掉一些多余的浮华,增加些实用性、耐久性,尤其对新需求像是节能、环保方面的加强,让产品够用、实用、好用并具备识别性的独特个性元素,听起来这“任务”就像是要把产品做得像手机里的iPhone。
作者为汉荣房地产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