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可能是有的,只是没发生而已,刘备的诱敌之计被陆逊识破,陆逊采用龟壳战术,与司马懿用的同一个招数——避而不战,刘备求战不能,急进又恐被魏断江北后路,陆逊断江南后路,于是胶着相持了
曹丕贼子,也知此意,坐观成败,谁强打谁,这个策略其实挺好的,不应该谁弱打谁,而是应该打那个比较强的不给他发育机会,这应该算是个外交关系基本准则,古今概莫例外
不如延伸一下,来看看虓(xiao肖)亭之战的相关方面,吴蜀交兵之前,黄权黄公衡就劝刘备说吴虜轻疾,兵势一交不能骤解,臣请尝寇云云,黄权是蜀国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将,刘备在世之时,那可比税务局长诸葛亮活跃有用的多,之前的刘备曹操的汉中之战,就是黄公衡出谋划策战而胜之,夺得汉中。刘备虓亭之战后对黄公衡家人不加其罪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这,第一黄公衡之前功劳甚大(汉中之战的真正谋主),第二黄公衡很忠诚,黄公衡江北陆军在刘备败退后成了被断了后路的孤军,刘备切齿仇人乃孙权也,黄公衡虽陷绝境,不降东吴,不得已而降魏,蜀中子弟得以保全,刘备其实真心怪罪不了黄权,反倒应该感念黄权的好。
以当时战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成败,吴蜀谁也吞不了谁,而且魏国一定会趁机背刺一波,刘备应该也是清楚的,
有三种可能:
最好的可能,最多也就是击破孙权荆州之兵,然后趁大胜之余威媾和夺回荆州。然后被魏国来一波强袭,扛住了能保有胜果,没扛住,那就好不容易夺回来荆州又被魏国小三上位了,白忙活一场,溜达一圈又回去了。
中等的可能,战事持平,互有胜负,然后两国经不起耗,媾和各自退散,直接利好于魏,魏国不出手而坐得两家相残之彼消此涨,这对魏国真是好事一件,吴蜀两国溜达一圈溜瘦了跑回去了。
最坏的可能,蜀国吞下大败之苦果,吴国大胜,巩固了荆州的既得利益,然而并没有多得到什么,而蜀国狠狠滴瘦了一圈,那对魏国来说,至少蜀国这边得着实消停好多年,那正好治兵缮甲待机专心伐吴。
对蜀国来说,事情的发展,恰好是往最坏的那条路走了,折损兵马精锐器械物资不说,最悲痛的是折了数员大将,黄汉升、张南、冯习等将都是此战殒没。
而若东吴战胜,那也突破不了巴东防线,决难吞掉蜀国,这个有个后来的事情可以力证,钟士季伐蜀成功然后造反失败,成都大乱,于是吴国的荆州军团将领步协陆抗之辈率军进攻蜀国,饶是彼时蜀地已成无主之地,乱作一团,蜀将巴东罗宪,组织抵抗,步协陆抗竟相继大败而归,步协陆抗也没有那么差啊,罗宪也不见得有多强,但吴国还是无法取得突破,竟然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三国对现在的外交关系处理极具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