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左传·成公十六年》
原文:成公十六年,晋楚遇于鄢陵,晋侯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待何?”公从之。及战,吕锜射其王,中目,楚师败。
本案例是公元前575年,春秋时两大霸主的第三次争锋。前两次前632年城濮之战(山东菏泽鄄城)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河南荥阳)楚胜。此次双方来到河南许昌展开中原大战。
在看到楚军强盛的军容后,晋厉公心里有点怯。这时晋厉公手下苗贲皇说:楚国把最精锐的部队展示在前面,不过是虚张声势。于是晋厉公让史官占卜,得到《复卦》。史官占断:南国(楚国)会遇到麻烦,攻击其国君,其眼睛会受伤。国君受伤其必然失败。
战斗进行过程中晋国将领吕锜射瞎了楚共王一只眼睛。
那么史官是如何解的《复卦》?他凭什么说楚王会中箭?
《复卦》
《复卦》在时间上代表子时,子为正北。地理位置上晋为北楚为南,《复卦》天时在北,于晋有利。因此“南国蹙”,这个好理解。但紧接着这句“射其元”就不好理解了,卦中没有《坎卦》呀。
我只能对古代的占断之法作如下推断。
下经卦震为我,上经卦坤为对方。震在后天八卦中位于东方,五行属木,木克土。楚国为南方之国,八卦上离火处于南方,且离又代表目。木而震,有飞矢之象,南方为离为目,组合在一起有以箭伤目的象。不过这个解读很勉强。这里出现一个问题,一般认为五行出现于战国时期,而此时为春秋时期,难道此刻五行之说就与《易经》结合了?
另有一路观点认为,史官这里用的是已经失传的《连山易》。
由于本卦没有动爻,因此按《朱子法》以卦辞断。
《复卦》: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从卦辞看,晋楚争霸反复进行长达百余年,正所谓“反复其道”。前两次双方各胜一场,第一次晋胜,第二次楚胜,而“七日来复”,这回该轮到我(晋)了,利有攸往。卦辞中“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更是通达没有问题。
《左传》从其记述的历史内容看成书于战国时期,在《左传》中有十多个《易经》筮卜的故事,其准确程度令人咋舌,这也是《左传》最为后世史家诟病的地方。由于后续各卦都是一爻变,没什么新鲜感,就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