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来自倪海厦老师天纪课程作者仅对内容做一些解说。
形与神
在市面上看到很多写的很好的书对大家都是有帮助的,实际上这些书都是形。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传的是神。中国有两句古话:“祖师留下法,惜无传法人。”我们从小到大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有的老师教的好,有的老师教的差,所以要正名给各位看。
正名我们才能出师,老师说的只是老师说的不是真理说的,专家说的也只是专家说的不是真理说的。在读《论语》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很多人读书,拿在手上读,读书以后尽信书,没有思虑它,结果还是一样迷惘,书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研究一门学问一定要站在批判的角度上看它好在哪里,一本书的精神可能就是一句话,你得到这句话,这本书的价值就已经得到了。有的人把书从头背到尾,背半天可能什么也没得到。第一堂课是做一个正名,它有一个过程,知识学习的过程。举个例子,人类刚发明的计算机有一个房子那么大,它只能计算三位数,现在的计算机可能只有一个巴掌那么大,但可以计算数百位数甚至更多,由繁入简的过程花了近百年,它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它懂了”三个字。懂就简单了,如果大家学到的是最简单的东西,就是你懂了
什么是“易”
天纪中所讲的易是易经的易,易就是告诉我们读了易要把事情简单了才对,那为什么现在有的人读易越读越复杂了呢?就是没有读懂。我们从基础学起要把自己保持一个空杯状态,什么都不要去想,“思而不学则殆”,有的人一天到晚在想,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不去学习,结果呢?则殆。就是危险,这种人到头来害了自己,所以我们学什么要去想,培养自己的智慧,所以“学而后思之”的人能够明辨是非,知道是非在哪里。
姓名学的形与神
现在社会上姓名学,如果懂易的话很快就能学会。姓名学上有天格、人格、地格还有总格,几划几划弄得很复杂,很繁琐,学习倪老师的天纪课程,有一个逻辑是“假设再经过验证”,验证完了再看结果,如果结果和假设是相等的,这个假设我们就叫做真理。同名同姓的人有很多,为什么有的人成就很高,有的人成就很低,那如果用神去看它?如何用神去看它?《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诸葛亮姓诸葛名亮,他说:我的名字太亮了,孔子说“过之谓之狂者”,那我的名字太亮不好,所以我诸葛亮字孔明,我这个亮是小孔里发出的光明,孔明是不及,亮是太过,加起来取中道而已,中庸之道,所以这个名字会名垂千古。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愈是超越,所以不愈己,因此韩愈字退之。杜牧的牧字已经很谦逊了,那就牧之。这个人都会名留千古,没有例外,所以取名要取他的神,不要取它的形,现在所有人都在形上做文章,形越做越复杂,例外越多,如果到神的阶段就没有例外了,神就是“真理”。
盗亦有道
在春秋末年时期,有一个人叫盗跖,这个人小偷的祖师爷,小偷都拜他做老师。有一天盗跖的徒弟来问他:师父,请问你盗亦有道吗?盗跖说有啊,怎么会没有道理呢?
我们做小偷的,看到房子外面就知道里面藏什么,这叫做【圣】;
决定什么时机下手偷会偷成,决定时机的这个人叫做【智】;
一马当先第一个进去偷的人叫做【勇】;
偷完东西出来,在后面帮大家断后的那个人叫做【义】;
赃物拿到手上,分的很平均,分均的那个人叫做【仁】。
所以孟子就讲一句话,说“先入勇也,后出义也,分均仁也。”
这就是传神,现代社会很多人说我很讲义气,连什么叫义都不知道事发了跑的第一个就是他,做事情不敢一马当先,也不帮人断后。
所以我们学习天纪要学什么? 学到如何站在外面看到里面藏什么,学到如何决定什么时候下手,时机很重要,因为时机来的时候你能不能抓得住,这个时机只发生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就决定胜负。
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它的定义是什么
汉朝有个人叫管辂,他是汉朝很有名的相学家,他写过一本书叫《管辂相法》他说在言语的相法里,就是听别人讲话的内容,就可以判定某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君子言简刚重,讲话很简单 讲话一针见血,而且刚正。小人呢?他说谗言易入耳,邪言轻出口。
命相同参
命理的部分讲究命相同参。
倪海厦老师的天纪课堂主要介绍两种一种是易经推命,另一种是紫微斗数。作者只帮助理解紫微斗数(易经我也不会)。
相就是指一个人的面相,根据他的气色一起参考。
为何这样做呢?因为同时出生的人有很多,长相也各不相同,即便是双胞胎的话,为什么一个是医师 一个是厨师;一个结婚一个未婚。所以命相同参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准确性,再加上地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地人各占三分之一,这种道才能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