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方问禹
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近期,在全球科技变革前沿的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杭州“六小龙”等一批科创企业崭露头角,以“现象级”突破引发全球瞩目。
始有高原,乃见高峰。应当看到,脱颖而出的是“六小龙”,其身后则可能有一批“小虎”“小马”跃跃欲试,折射出杭州这座城市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科创突破或有偶然性,但绝非“撞大运”。为何是杭州?背后一定有迹可循。
一是坚守科技前沿的专业眼界与战略部署。对科创而言,今天的多点开花,源自前天的前瞻谋划与昨天的专注坚守。
立足科创突破规律与数字经济优势,浙江省早早瞄准前沿领域谋篇布局,率先落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实验室等重大平台,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改革。
久久为功,积厚成势。如今的杭州,“之江”“湖畔”“西湖”“天目山”等多家实验室星罗棋布,科创大走廊、“艺创小镇”“梦想小镇”等科创载体串联成链,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展开协同探索。
二是对标科创集聚资源,组织高密度高强度的科技冲锋。面对“硬科技”创业的高门槛,杭州以精准配置科创要素构建创新引擎。
针对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早在2015年,杭州就开启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支撑杭州近年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高层次人才规模在诸多城市竞争中保持领先。
针对科技创新所需的资金要素,杭州市创新打造"输血"机制,政府主导构建“3+N”产业基金矩阵,以科创、创新、并购三大基金为支点,撬动超3000亿元资本生态,精准滴灌硬科技初创企业。
三是切实营造民营企业干事创业、专注进取的“大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建设非一日之功。
在浙江、在杭州,唯有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认可、尊重与呵护一以贯之,才能不断抓住发展机遇,逐渐形成“浙大系”“浙商系”“海归系”“阿里系”的创业“新四军”,持续迭代“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营商服务理念和水平。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剧变,科技创新浪潮奔涌,危与机并存。杭州谋定后动、换位思考,努力营造科技先锋、初创企业和年轻人的适存环境,为科技创新生态植入根脉。此外,相对较淡的“酒文化”,未尝不是生发“六小龙”的有利条件。
杭州“六小龙”的崛起,是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于杭州“六小龙”现象的思考,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几家企业、某些产业。更多城市需要放眼长远谋篇布局,扎实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系统工程,厚植沃土、静待花开。
编辑:褚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