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命理常识 » 易经基础 » 正文

奇门遁甲教学视频全集(奇门遁甲教学讲解视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2  来源:比你帅  作者:比你帅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这节课,聊一聊奇门遁甲的第一组参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原始天干地支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这是《资治通鉴》

这节课,聊一聊奇门遁甲的第一组参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原始天干地支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这是《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句。

看见这句了吗?

著雍摄提格,玄黓困敦是啥?

这就是最正宗的干支纪年法的表达。

原始十天干:阏逢(yān féng)、旃蒙(zhān méng)、柔兆、强圉(qiáng yǔ)、著雍(zhù yōng)、屠维(tú wéi)、上章、重光(chóng guāng)、玄黓(xuán yì)、昭阳。

后被简化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原始十二地支: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chán yān)、执徐、大荒落、敦牂(dūn zāng)、协洽、涒滩(tūn tān)、作噩、阉茂、大渊献。

后被简化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所以著雍摄提格就是戊寅年,玄黓困敦就是壬子年。

那么从戊寅年到壬子年,之间是不是三十五年呢?验证一下:

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

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

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

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

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

噫!古之人不余欺也。

所以,若想高逼格地测算八字,可以像司马光一样,用古法提交自己的八字,顺便测一下算命大师的道行。

而这古法,就是摄提纪年(岁星纪年)。

岁星纪年

夜空中那些最亮的星,正好有一颗每十二次春夏秋冬就回到原位的胖大星——岁星(木星)。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在五行学说诞生之前,原本的名字叫做:

辰星,太白(启明,长庚),荧惑,岁星,镇星。

太阳系十个主要天体,可能就是十天干的原型。

为啥如此命名?

水星离太阳最近,看上去总是在太阳两边摆动,离开太阳最远不超过三十度。中国古代把一周天分为十二辰,每辰约三十度,故称水星为辰星。

金星古名明星、大嚣、太白。光色银白,亮度特别强。除了太阳和月亮外,是天空看起来最亮的天体,最亮时比天狼星还要亮。金星于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火星古名荧惑。以其红光荧荧似火而得名。火星在天上的运动,时而由西往东,时而由东往西,很迷惑人,故名荧惑。

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大约为十二年(11.862年),所以古人把木星在周天运行一圈的轨迹等分为十二份,一份就是一年,叫做十二星次。一次就是一岁(一年,一摄提)。因此这颗可以用来测量年岁的星,就叫做岁星。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每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每年进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叫岁镇一宿,好像轮流坐着二十八宿一样,故名镇星。(二十八宿的由来与月亮有关,月亮的恒星月周期约为二十七又三分之一天(27.32日),介于二十七与二十八之间,所以古代有二十七星宿,二十八星宿两套体系,这个知识点日后再说。)

由岁星划分出的十二星次,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十二星座。

十二星次

由于岁星(木星)的公转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所以从地球上观察,会观测到岁星在天球上也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每隔十二年,都会转到夜空中的同一位置。

因此,古人以赤道平面和北天极建立坐标系,以赤道经度将周天划分为十二等份,岁星在行经一个等份时,就是一年,叫做星次。运行一圈走完十二个星次,逆时针排列依次为:

星纪 (xīng jì)

玄枵 (xuán xiāo)

娵訾 (jū zī)

降娄 (jiàng lóu)

大梁 (dà liáng)

实沈 (shí shěn)

鹑首 (chún shǒu)

鹑火 (chún huǒ)

鹑尾 (chún wěi)

寿星 (shòu xīng)

大火 (dà huǒ)

析木 (xī mù)

所以,真要论星座,咱就论中国人自己的星座。什么狮子白羊金牛双鱼的,搁这开养殖场呢?能不能有点文化底蕴?东方诗意?华夏道统?

然而,十二星次的名字固然取得好,但是岁星这家伙运行起来可并不是毛驴拉磨,时而正着走,时而倒着走,本来明天是周末,抬头一看这岁星没病又倒着走了两步,那明天又成周一啦?这可要血命了!

所以,聪明的古代中国人为了不让打工人白加班,灵机一动,假设天上有个看不见但是非常靠谱的星,名叫太岁星,它的运行周期是标准的十二年,运行方向与岁星相反,是顺时针旋转,所有拥有了这颗隐形的太岁,就仿佛给天空装了个一年走一格,十二年走一圈的巨大钟表。从此人们只要按顺序数格子,就知道今夕是何年了。

注:从太阳系的北天极向下俯瞰,太阳系的行星都是逆时针环绕太阳运行,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是逆时针,所以从地球上看其他行星,也是在逆时针运行。

自传公转相对时空位置简化模型

如图,两个都是逆时针公转的天体,在甲乙两个时刻,对于小天体上的A点来说,大天体在甲时位于西方,乙时位于东方。

由于地球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所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存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根据天文运行规律,天体在椭圆轨道上扫过相同的面积,所用时间相同。

因此,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地球在近日点划过的距离显然大于远日点划过的距离,所以地球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对于北半球来说,地球行经近日点附近为寒冷的冬季,行经远日点附近为炎热的夏季,因此冬季较短,万物迅速熬过严冬,夏季较长,万物获得更多能量,茁壮生长。同时,由于在近日点太阳辐射较强,远日点太阳辐射较弱,这为寒冷的冬季补充热能,为炎热的夏季减少酷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由椭圆轨道导致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当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变快时,从地球观测,就会感觉比地球公转速度慢的行星正在逆行,好比一辆汽车突然加速,看旁边原速行使的汽车就像在倒车。

因此,从地球观测岁星的运行,就会出现顺行(木星自西向东,逆时针运行)和逆行(地球快于木星时,木星自东向西,顺时针倒退)两种状态。

于是,只需要把天空分成十二份,让这个看不见的太岁去匀速转圈,走过一份就是三十度,叫做一辰,一辰就是一年,还记得水星为什么叫辰星吗?

《续文献通考·郊社考 卷一百九》:“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太岁十二神也。

这是对太岁的另一种描述:太岁并不是一个人跑圈,而是十二个太岁轮值,轮到谁谁就出来微笑露出八颗牙,你好,请问要办什么业务?

后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出了六十甲子,就成了六十个太岁,每位太岁工作一年,休息五十九年,啧啧,还是体制内好啊!

六十个轮值太岁,今年轮到的是甲辰同学,其余五十九个带薪调休。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属龙、牛、兔、狗,以及名字含李、诚的犯太岁。

那么这十二辰怎么表示?就是原始十二地支:

华夏先民认为时空一体,十二辰既是时间,也是方位。

那么,为啥十二辰从困顿开始,十二星次从星纪打头呢?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知识点,斗建。

斗建(月建)

华夏古人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夜空中所有的星都在绕着某个中点做周天旋转,这个所有星辰环绕的中点,叫做北天极。

由于地球自转,从地球的视角来看,仿佛是星空在旋转。

恒星虽然叫恒星,实则也在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转,只不过其运转周期特别漫长,而且其相对位置变化的也很缓慢,从渺小而短暂的人类看来,把恒星们当作静止的背景板看待,也没毛病。

恒星们虽然约等于静止,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类站在地球上会看到满天繁星每天都要绕着北天极转一圈,满天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会每年转一圈再回到原位。

于是这就让北斗七星产生了两种动态变化(在北半球观测):

1,每天绕着北天极逆时针旋转一圈(地球自转的结果)。

2,每年在天空中的位置绕北天极逆时针转动一圈,导致斗柄的指向逆时针转动了一圈(地球公转的结果)。

于是,古人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就可以判断季节。

北斗七星加上左辅右弼一共九星,就是奇门遁甲中的九个天时参数。

于北半球面北站立仰天观测,北斗七星逆时针旋转。

北斗七星在十二个月中斗柄指向的变化。

在北半球面朝北观测时,斗柄的方向变化。

在北半球面朝南观测时,斗柄的变化。

十二月建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关系

如上图,十二地支在岁星纪年体系中表示十二个年份,是按照虚拟太岁的运行轨迹顺时针排列,而在斗建(月建)体系中,十二地支表示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按照北斗七星的实际运行轨迹逆时针排列。可以表示为子月,丑月……或用古法表示为困顿月,赤奋若月……

二十节气的分布是按照太阳黄经度数,以春分为零度,自西向东逆时针分为360度,每十五度对应一个节气,将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因此从立春到立夏之间,北斗七星的斗柄大致指向东方,斗柄指东,天下皆春,夏、秋、冬以此类推。于是,古人就可以根据斗柄的实际指向来令历法的确定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使得农作物按照大自然实际的冷热干湿规律来顺势生长。

因此十二月建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若是二者脱离,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夏朝的夏历以寅月(将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为正月,即“正月建寅”,商朝的商历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即“正月建丑”,周朝的周历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即“正月建子”,史称“三建”,秦朝至西汉中叶,以亥月为正月,农历十月初一就是新年,人民群众的生活充满了懵逼,每个朝代都要彰显自己的先进性,不顾自然规律强行把正月往前推,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克己复礼恢复夏历正统,同时正月建寅完全符合农时,便于百姓使用,沿用至今。

以太阳为参照物产生的黄经度数。

中国古代天文的核心:赤道观测系统

若将二十四节气放入中国古代天文的赤道观测系统之中,会发现一个宏大、整体、合乎天道的天文模型。

而西方古代天文的核心是黄道观测系统,其本质是只看黄道带上出没的天体,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首先由于地球自转的本质其实是陀螺运动(地球的地轴在轻微晃动,每26000年一个周期),因此地球赤道与黄道之间的夹角实际是不断变化的(每40000年变化0.5度),这就导致该系统无法按照天体实际的变化而做出相对应的准确描述。

例如,按黄道系统划分的白羊座时段,太阳实际上已经进入双鱼座。这个差异在占星学上被称为热带黄道恒星黄道之分,但天文观察中,黄道十二宫与星座的不同步性是系统的一大局限。

由于黄道的变化,黄金圣斗士都不知道该怎么调休了。

黄道不准?教皇准时给俺们发工资就行!

地球在自转中,地轴不断晃动。

黄道带即将地球的公转轨道投射于天球之上,形成一个16度左右的圆环。

其次,黄道系统投影出的轨道带是一个理想化的圆形轨道带,对其等分以观测出现于该投影范围内天体的运行情况,超出该区域的一律不考虑。

显然,这并不符合地球公转的实际情况,也忽略了众多天体对地球的影响。这种不靠谱的观测导致的最大后果就是无法准确描述季节变化,只能粗略地区分四季。

而在中国古代天文的赤道系统中,以赤道面作为基准面,以赤道面与地轴的交点(暂称赤地交点)为原点建立一个宇宙天球,宇宙天球上任意天体都可以用赤经(该天体所在的天球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赤纬(该天体与赤地交点连线后与赤道平面形成的夹角)来表示其空间位置。

中国古代赤道系统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大道至简,顺势而为,以静观动。在这套系统中,至高无上的北天极是宇宙万物的主心骨,是恒定不动的。地球的地轴永远指向北极点,基于地轴建立赤道面,对于北极点来说也是恒定的。将地球赤道投影到天球上,得到的就是天球赤道,因此,这个天球赤道必然是恒定的。

古人以北天极为中心构建出雄奇瑰丽的天国世界,日后精讲。

虽然地球的地轴像陀螺一样摆动,但是宇宙天球的北天极实际是地轴延长线与宇宙天球的交点,地轴指向哪里,它就相交在哪里,所以不论怎么摆,赤道系统内所有天体实际都是通过地球来定位的,赞啊!要想观察别人,就得把自己定住,太伟大了!

观察宇宙时,我们就是宇宙的中心。

有了一个准确的观测系统,才能精准按照实际天候细分季节,因此二十四节气只能产生于中国。

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十五天,分为上、中、下三节,称为初气、中气、末气。也称上、中、下三元。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中气。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十二节。

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合称八节。

在1645年之前,古人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与现代二十四节气有所区别:

汉武帝颁布的《太初历》中二十四节气的确立采用的是土圭测日影(平均时间法)法: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土圭测日影法”划分的节气,把冬至列为“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如图,夏至影子最长,冬至影子最短,自冬至到夏至,影长从圆心向外排列,自夏至到冬至,影长从外向圆心排列。将影长轨迹点连接后就是神奇的太极图。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1645年起沿用至今,这涉及明末清初著名的中西历法之争,日后单独详解)订立的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西方的黄道观测系统)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0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当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前文可知,汉武帝时期恢复夏历正统,废除了误差较大的《颛顼历》,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布了划时代的《太初历》,该历法主要包括:

以回归年为一年,以望朔月为一月,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将一日分为八十一分,将干支历中的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西汉时期,岁星纪年,干支纪年仍处于混用状态。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关于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在奇门遁甲的运用,后面的课程继续详解。

下节课再见!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牡丹江漆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黑ICP备15007495号
 
网站首页 | 牡丹江漆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黑ICP备150074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