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命理常识 » 易经基础 » 正文

以道入术(由易入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15  来源:无理诗人  作者:无理诗人  浏览次数:1
核心提示:道家法门三千六百,皆可以由万法归于一法。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如何由易入道。古人言:道与易,同体也。对于此言,我是深信不疑

道家法门三千六百,皆可以由万法归于一法。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如何由易入道

古人言:道与易,同体也。

对于此言,我是深信不疑的,因为我的修道人生,就是从易学开始的。

前面我就讲过,在确定预测术很有可能真实存在的想法以后,跟古人一样,我买了几根牙签当蓍草,再找了一本周易,集齐了最简单的占卜工具以后,我的学易之旅也就开始了。

跟大多数学易之人一样,整个过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我整个的占卜流程完全是按照书上的方法照做,并且还学了不少方法,但不管我怎么做,却还是有的时候部分测得准,有的时候又测不准。

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决定占卜是否灵验的条件又是什么呢?我想这里面,一定有着一些不为人所熟知的秘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量学习和相关经验的积累,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最终还是有了些眉目。

就像我之前文章所说的,我发现,动机或者说观测状态,是决定占卜正确率的决定性因素。无为而观,天人合一,当下和未来则化二为一,混混沌沌仿佛形成一个整体。有为而观,刻意作为,当下和未来则独立不相干涉,信息之间并不相干。

简单来说就是,无为而知,则能合物而知之,准确率就高。有为而观,因为有分别心,故而不能确定事物的本来样子,准确率就低。

就像宋代易学家邵雍先生所说的那样:熙熙乎万物之多,而未始有杂。吾知游乎天地之间,万物皆可无心而致之矣。

传闻上古的时候,筮者在进行占卜之前都会焚香祷告,沐浴更衣。其目的是什么呢?

并非是为了祭拜神灵,而是为了通过脱离世俗烦忧的方式,使得自己进入空灵的状态。在占卜的过程中,则一定要心无杂念,静静的去感受自己和天地自然的关系,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才能够真正灵验。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便是由易入道的法门

我们进行占卜便是缘起,我们的心神意会期待着某种结果便是过程,占卜结果的准确率则能够作为我们是否入道的判别。并在这个过程中,假以时日,我们则能够感受到大道带给我们的奇妙效用。

学易进入一定的境界,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可以契鬼神之妙,可以会蓍龟之灵。造之深,可以入道。用之久,可以通神。

换言之,古代真正的易学大师,每一个都是得道天成的悟道者。他们能仰观天地造化之妙,他们能俯察品类之盛,不用肉眼去损害事物的本性,静静地随着自然的流转,与物混为一体。

由易入道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我们可以时时刻刻观测到我们的修道情况。邵雍先生易学境界极高,传言其遇事能前知。程颐曾曰:其心虚明,自能知之。我们普通人常常会陷入进色相红尘之中,即使通过修道偶尔能够进入到大道的无穷之境,但不过也只是暂时的。并且也必须要通过打坐冥想这样的有为方式,才能够做到简单触摸一下大道的本体。

学易精深者,道德自然化其身,鬼神自然通其灵,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于世俗中洁身守节,时时刻刻以无为之心观天地之造化。动其机,只要心有所感,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都可以推演心易之数。

而古代的易学大师们,例如袁天罡诸葛孔明,传言往往都能够算无遗策,这便是在证明,他们时时刻刻都站在与道同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今之人学易,似乎什么都学,梅花易数学了不够,还要学奇门遁甲,奇门遁甲学了不够,还要学六壬。但往往学的越多,心越迷惑。当遇事的时候,六壬告诉你这么做,奇门遁甲告诉你那么做,梅花易数告诉你不用做,那么自己又该怎么做?

而这,便是学得越多的危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由贪学易,岂能通透易学之真机?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学习这些窍门和方法,而是由易理出发,然后悟道。我们与其花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其形式和流程,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开始学道。

学道有所成,性命之学和易理,自然而然的便可通达。与道合一,自然而然的便可以探颐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

此间的缘由是什么?因其玩心高明也,由此便可观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圆古今世之变,微走飞草木之性情。

而总的来说由易入道的法门,其实也很简单,便如像邵雍先生在《三要灵应篇序》当中所讲的那样:

夫《易》者,性理之学也。性理,具于人心者也。当其方寸湛然,灵台皎洁,无一毫之干,无一尘之累,斯时也,性理具在而《易》存吾心,浑然是《易》也,其先天之《易》也。乃夫虑端一起,事根忽萌,物之着心,如云之蔽室,如尘之蒙镜,斯时也,汩没茫昧,而向之《易》存吾心者,泯焉尔。

吉凶悔吝有其数,然吾预知之,何道欤?必曰:求诸吾心易之妙而已矣。于是寂然不动,静虑诚存,观变玩占,运乎三要,必使视之不见,吾见之;听之不闻者,吾闻之;如形之见视,如音之见告,吾之了然鉴之。则《易》之为卜筮之道,而《易》在吾心矣。三要不虚,而灵应之妙斯得也。是道也,寓至精至神之理,百姓日用而不知。

由此来看,古代先贤们流传下来的各类易学书籍,无不揭示这一点:要学易,先悟道。道可知,易自然亦可知矣。

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弄懂,人与天地的关系,与其刻意的去追求奇门技巧,还不如多看看道德经,南华真经等道家哲学。更或者练练养生气功,学学打坐冥想,可能对大伙儿学易的帮助更大。

愿此文能够对大伙学易和学道有所帮助

好了,今之文到此结束

对于修真悟道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个关注

我们未来再会

 
关键词: sdf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牡丹江漆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黑ICP备15007495号
 
网站首页 | 牡丹江漆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黑ICP备150074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