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纬乾元序治记》,对四正卦的使用作了规定,实际上也明确了爻只有时间和空间的意义,而每个时间空间单位代表了某个完整的卦象,时空推移,卦象更改,因此,无论阴阳爻,只要位置变了,卦象也肯定变了,换句话说,只要爻位不同,卦象肯定不同。
坎初六冬至,广莫风,九二小寒,六三大寒,六四立春,条风,九五雨水,上六惊蛰。
震初九春分,明庶风,六二清明,六三穀雨,九四立夏温风,六五小满,上六芒种。
离初九夏至,景风,六二小暑,九三大暑,九四六秋,凉风至,六五处暑,上九白露。
兑初九秋分,阊阖风,霜下,九二寒露,六三霜降,九四立冬,始冰,不周风,九五小雪,上六大雪也。
四正卦各主四时,坎卦主冬至到惊蛰,震卦主春分至芒种,离卦主夏至到白露,兑卦主秋分至大雪。《易的逻辑,用春秋古易法读易经》易理、易象、易辞,三者统一,逻辑分明,巴蜀书社出版,明年初面世。
二十四节气是对地球公转轨道的均分,本质上就是太阳历,以太阳南北回归运动为主要内容。四正卦的划分,与节气的结合,反映了易经的本质就是太阳历,这与伏羲八卦就是夏历,是一致的。
伏羲夏历以360天(度?)为周期,随着立表测影技术成熟,古人实测得到太阳回归年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为了使二者协调一致,汉代孟喜作《卦气图》,在保留四正卦分主四时的基本上,让坎主冬至,震主春分,离主夏至,兑主秋分,各主二分二至一日,一日七分,称“六日七分”法,这样使易经与回归年周期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