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约4分钟。
《易经》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不管是我国,还是在外国,一直都名人大师的青睐。孔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亦可以无大过矣”意思就是给我几年时间,就算五十岁才开始学,也不算大过错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宰相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在清朝,钦天监必手捧《易经》终日不坠。
今天我借《甄嬛传》里些许台词,略见证钦天监院正风采。
“朕此番召你前来,是想问先前危月燕冲月一事,事隔数月,不知天象有什么变数吗?”
钦天监副使季惟生回道:“危月燕冲月乃是数月前的天象,这数月内,风水转变,日月更替,危月燕星隐隐可见紫色光芒大有祥和之气,已过冲月之凌厉星象。”
说到这里,小编忽然走起了神。都说《易经》和中国古代星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中国星官二十八宿和西方星座到底哪一个更准确,表达的寓意更厚重呢?
星座的规律好像永远跟随于周易的理论,而且是一些皮毛,这个也不奇怪,有周易存在的时候,星座好像没有产生了。伏羲时代有了八卦,那个时候,地球是一片荒野,有野蛮人都是人类的万象了。中国有斗数的时候,观星的时代,西方还在为地球是圆的方的大打出手。古文明种,比如印度等,他们的灿烂的文化可以说比我们悠久,但是出现了断裂辰,巴比伦找不着边远了,埃及等,你要相信,同样是花,几千年都能绽放的不灭绝的有她生存的道理的。星座就那么点东西,而周易有庞大的理论体系的了,他们的关系就是点和面的关系,星座不要说和周易不能比,就是和周易下面的分支,奇门遁甲,六爻,梅花易数,八字.紫微斗数,等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当一种强大的理由能够上升为哲学的范畴,甚至一种所谓的宗教迷信了,它的强大是无比的,什么是迷信,当年的嫦娥奔月就是迷信,今天就不是。当然,星座和周易的共同点,也是最次要的就是能够预测。
张衡说“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也代表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给星官取个名字那么简单,他在星占中的主要作用是建立起了星官和人间事物的联系。二十八宿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汉代天文学家曾形容为:“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飞于前,灵龟圈首于后”。实际上这描述了我国中原地区初春季节黄昏不久后的天象。
石申,战国中期魏国人天文学家、占星家。《天文》中说:“田氏纂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谨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视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纵)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石申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是他与甘德所测定并精密记录下的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相传他所测定的恒星,有138座,共880颗。从唐代《开元占经》中保存下来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内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对不同时代天象的计算来验证,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标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极度和黄道内、外度等)可能是汉代所测;另一部分则确与公元前4世纪,即石中的时代相合。
《易经》是活在我们周围的。现代西方的数学都是向外演绎的,越算方法越多,中国的文化是讲究归纳的,就是把很多方法、公式一个个慢慢归纳起来,归纳为十个数。说到十,这个数字还能说出很多东西方文化共同的地方,今天就不延伸了,有时间在与诸君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