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是神名,占卜有时写“太乙”也有时写“泰一”。
《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于长安东南郊建筑“太乙坛”祭祀三位神-“天一”、“地一”、“泰一”。
天一是“阳神”,地一是“阴神”,“泰一”是分开阴阳二神的元神,因此,在三位神中它最为崇高。
三位神中以“天神”最为尊贵。《易经》中曾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泰一就是太极的具体表现,天一和地一就是两仪(阴阳)的具体表现。
在道教传统上,把“泰一”叫作“太乙神”。
道教基本概念的“道”,是太乙神的哲学表现。
太,极也。一,道用也。生,动也。水,周流不息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太一/太乙,无上大道。一,先天一炁。二,阴阳二炁。太一生水如果用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去思考的话其实就是字面的意思,这就是最贴切的形容道的变化的文字,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道不能道,名不能名,要在自己心里去生出关于道的概念,这个概念不能说,也不能形容。太一无形无象,水则无形有象,这里的水更多的是水之德、事物发展的趋势。
道可道,非常道,因为不是道,所以是道,道可以模仿和解读它,但那永远不是天道,郭店楚简中关于道家太一生水的理论也是如此。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凔热。
凔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太一生水,即道(混沌元气未开天地之宇宙本体,道未行时则表现为混沌元气之貌,)行进而水生(道行后则混沌元气动而化为水之流动貌,故而道不行则无所谓水生,道周行不止,则水因而无生始,无竭止与太一并位矣)。
故而道可藏于水中,以水为凭。而后“道”(太一)因水(道藏于水中)运行,水化为清气,清气升而成天。“道”(太一)因天而降昏气为土以成地。
道导天地相交,则成神明,神明即日月所当,昼夜也,日从地升之天即为昼,月从地升之天即为夜。故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道”因昼夜是以成(表现)阴阳。昼则阳气集,夜则阴气汇。阴阳相对则成四时,春夏为阳气所止,秋冬为阴气所聚,则以成沧(寒)热。秋冬寒而春夏热也,四时因寒热而置天地之湿燥,湿燥相交而一岁尽矣。
同样的理论在对立辩证法中,正因为邪而存在,对因为错而存在,黑因为白而存在,夫妻因为对方才存在,父母因为儿女才存在。